近日,有朋友向笔者抱怨,又到了升学择校“托门子”“挖窗户”的季节了,朋友为了孩子能够上个好的小学绞尽脑汁、费劲心思,生怕因为自己的疏忽而影响孩子的终生。在家长托关系的过程中穿插的无疑是人情社会的“潜规则”。然而,随着升学择校、片区划分等日益科学化、规范化,留给人们自由发挥的空间就越来越小了。因此,开学分班、择校择师下的人情干扰成为部分优质中小学校长、书记、主任等不堪承受之重。
中国是个人情社会。俗话说,有人好办事,朋友多了路好走。因为有人情和关系做后盾,去医院可以塞红包挂号诊断减少排队时间,孩子上学可以顺利择校择班级,毕业生能够更容易地找到体面又稳妥的工作……仿佛我们生活的圈子,什么都离不开关系、少不了人情。在“托关系”人情社会的潜规则中既有相关人的无奈和困扰,又有某些人借机敛财的贪婪和钻研。
莫让人情成为不堪承受之重。笔者曾看过一本书,名叫《机关里的机关》,其中有一节讲的是关于人情的事,一个人为了自己的孩子求得一份好的工作,通过打听主管工作人员的孩子在哪上学,了解到所在班级的班主任,在看自己的朋友或同学有没有和班主任认识的,由此曲线救国,实现“走后门”的目标。可见,为了走关系,有些人可谓“不择手段”,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人情社会做不到的。对于这些人情社会的“潜规则”,有的人采取“躲”的策略,一些优质学校的校长、主任,一到这时候就玩起了“躲猫猫”,要么说出去开会了,要么说封闭学习了。可能当下能有些成效,然而躲得了此时,躲不了彼时,“躲”非上策,只能治标,未能治本。若想彻底杜绝教育中这种不公平的现象,需要的是标本兼治、软硬皆施。
强硬制度维护公平公正。通过不断完善规则、规章,使得各项工作,如招生工作、分班工作等,按照规则顺势展开。应不断增强规则的权威性,增强人们对条件和规定的敬畏之心。“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社会的健康运转,离不开严格的规章制度。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只有人人懂规矩、讲原则,社会才会更加公平、更加和谐。同时,对于打破规矩的人,必须要受到严惩,以此来捍卫规矩的权威。
思想共识营造良好风气。通过在全社会大力宣扬懂规矩、讲原则的思想教育,提高人们的思想意识,凝聚共识,增强规则感,在价值观层面提高人们的觉悟。一方面,能够让相关工作人们面对人情干扰,能够理直气壮地进行解释,捍卫规章制度的权威,而不用躲躲闪闪。另一方面,也让更多地当事者敬畏规则,放弃“走后门”的错误想法。这样人情腐败的链条,影响公平公正的壁垒,便就此铲断、打破。
人情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如何在人情和规则面前做好权衡考验着我们所有人。人情很复杂,其实很多事情都不如按规矩办事来得简单。袁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