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开城门,用教育红利来弥补人口红利的消失
在我们已经普及了义务教育、高中教育、大学教育,而且农村全面脱贫以后,大家心里面会有这个疑问:教育公平还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吗?还是一个主要的目标吗?对于我们生活在城市的群体,大家有很痛切感受的教育问题,可能是小升初一类的困扰。
但是,相比于小升初和城市被“鸡娃”的这些孩子,面临着更严重、更紧迫的教育公平问题的,是中国两个规模巨大的教育边缘群体,这就是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这两个群体加在一起,人数超过1个亿。
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在不同的统计中,差距会非常之大,尤其是留守儿童,近两年数字降到1000万以下。这主要是因为统计口径不同,比如年龄。我们有的时候把义务教育阶段(即9年义务教育,通常是14-15岁)作为一个界限,但是按联合国的统一概念,18岁以下的就算是儿童,这个口径不同造成的差距就很大。还有可能造成区别的因素包括:是否是农村户籍、父母双方还是单方外出打工等等。把哪一种类型统计为流动儿童,口径和定义的不同会在数据上造成巨大的差异。
从2015年的人口调查来看,流动儿童人数3426万,留守儿童人数6877万,合计占全国儿童总数的38%,从这个比例中可见问题的重要性。此外,这个调查还提供了一个新的概念:我们通常讲的留守儿童,往往是指农村留守儿童。但调查中还出现了一个城镇留守儿童(留守儿童中户籍所在地为城镇的儿童)的新概念。
调查中的新概念还不止于此,在流动儿童、留守儿童之外,还有一个类别:“回流儿童”,即由于无法在城市读高中,在初中就开始“返回”农村上学的儿童。
我们前两年在寿县做了一个调查,找了一群在上海出生和长大的孩子,他们此前没有在“家乡”呆过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