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在焦虑系统里的亲子关系
发表于2021-06-06 12:08:52
摘要: 原标题:困在焦虑系统里的亲子关系 不过,履行亲职不只基于环境作出的决策,这些决策通常是反思(reflexivity)的结果。作为一个社会学概念,反思,通

  原标题:困在焦虑系统里的亲子关系

  不过,履行亲职不只基于环境作出的决策,这些决策通常是反思(reflexivity)的结果。作为一个社会学概念,“反思”,通常是指客体认识社会化力量并改变自身在社会结构中的地位。也就是说,父母会根据自己的认识,把自己的过往和现在的生命经验当成对象来看待与反思,从而决定自己的教育策略。他们曾经历的过去(童年、原生家庭与学校教育)与现在(工作经验)都成为反思的养分。他们曾经成功通过教育竞争从同辈人中胜出,成功完成阶层上升的经历,无疑是他们“鸡娃”参与激烈教育竞争的一大动力,甚至是根本原因。

  但过去十几年来中国物质条件与社会的快速发展,却并不是家长们自身的经历可以覆盖,他们的智识可以理解并从容应对的。对父母而言,他们面临着着许多新生事物,例如由手机带来的社交网络和智能生活,是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未曾经历的。虽然他们自己也在使用这些设备,但它们对孩子成长有什么样的的影响和风险,父母们却不一定能充分掌控,不知道应该让它们在孩子的教育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同时,许多的现象又都在显示,社会的流动正在趋缓,甚至出现了阶层下降的趋势,许多父母感受到“鸡娃式教育”的重要性,却也因为自己不幸福的童年而懊恼,思考自己是否给了孩子太大的压力,从而感到矛盾冲突,感到焦虑。

  身处在这样多重的矛盾中,不同的家长发展出不同的保安策略,来应对环境提供的机会与限制,试图化解“快乐童年(情绪安全)”与“幸福未来(经济安全)”之间的对立。但这样的做法反而常常带来新的矛盾与挑战。特别是,教育并非简单的输入-反应过程,孩子不是计算机参数式的变量。“非预期后果”始终存在。当家长试着调配出一个自以为最能兼顾的策略时,事与愿违的情形其实常常发生。虽然接受过现代教育的当代父母普遍重视亲子之间的沟通,力图尊重孩子,但当孩子自主性萌发,挑战父母的意志,甚至带来“非预期后果”时,就如同《小舍得》或早前热门的《小欢喜》这些电视剧中展现的那样,亲子间的感情被家长用来强化“软性权威”,对孩子形成无形的“情感讹诈”。“我都是为你好”背后的实质,是前现代的父母对子代的控制。

投稿:qingjuedu@163.com

Copyright © 2002-2024 青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