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研究生的生活 更像是当代的围城
2018年考研已经结束了两三天,200多万名考生迎来了短暂的解放,他们一边忐忑不安地祈祷着成绩,一边也憧憬着未来的学术生活。
而你若再看看往届那些佼佼者,那些进入到心仪科系的老研究生,他们脸上的表情,似乎少了些从前那样的期盼。
“研究生的生活,更像是当代的围城。”这第一道坎,便是怎么也写水不完的论文。选题报不出,苦;文献读不完,苦;导师天天催着交稿,苦;交了还要打回重写,不能再苦了……
当代大学生写论文进度表。
有人说,读研最大的遗憾,就是没能在那段充裕的、少有外界纷扰的时间里,一心一意地研究自己喜欢的事情。没能经得起“水论文一时爽”的诱惑,浑浑噩噩地制造了一堆“学术垃圾”。
如果有时间,小新同学劝你,好好写论文吧。因为比你 的人,在写论文这件事情上,其实比你努力多了。
《粤语流行曲的发展与兴衰》不会写论文的词曲人不是好歌手
将亲身经历、所见所感作为论文撰稿的重要素材,想必能让不少抓耳挠腮苦读文献的学子羡慕不已。
香港“词坛教父”黄霑在港大答辩博士论文《粤语流行曲的发展与兴衰》时,还出现了“无人敢审”且直接通过的“盛况”。
他从“法兰克福学派”和“伯明翰学派”等思想理论入手,结合自己对香港流行音乐的创作和制作经历,梳理探讨了从1949年到1997年近五十年间,香港流行音乐的发展历程。
论文的末尾,他给出自己所见的结局是《沧海一声笑》里的那句词,“豪情还剩一襟晚照”。在他看来,粤语流行曲没落的趋势已难望再有奇迹出现,也许有一天,它会变成一种古董式的“精英文化”,消失在大众的视线里。
与其说是上交了一篇合格的学位论文,不如说这是黄霑对香港乐坛的回顾与思考,是自己的一往情深,更是留给后生的最好印记。
《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我的论文,成了这门专业的教科书
不懂“5W”的记者不算好记者。
新闻与传播专业的同学,就算毕业后再怎么把理论知识忘到脑后,也不可能会忘掉那经典的“5W”。
“5W”理论的提出者,正是世界 的传播学家哈罗德·拉斯韦尔。上世纪20年代,一战过后,受其导师查尔斯的研究兴趣的影响,拉斯韦尔首先确定好了论文选题——宣传。接着,这名普通的研究生开始开展大量的文献查阅和访问工作,对一战中德国人、英国人、法国人等的宣传手法进行分析,一点一点地将这些信息内化于自己的文章里。
1927年,凭借《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这篇论文,拉斯韦尔拿下了博士学位。后来,这本书成了现代美国传播学研究中的开创性著作,也被广泛地使用在美国研究生教育中。
那时,拉斯韦尔只是一名24岁的研究生。
《死屋手记·空间的诗语结构》论文,比其他的一切都重要
王澍设计作品,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图/sina
建筑系的同学,一定不会对王澍这个名字感到陌生。这位现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院长、第一个获得“建筑界诺贝尔”普利兹克建筑奖的中国建筑师,是在极度“愤愤不平”的心情下,完成了研究生时期的论文。
研三那年,借鉴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死屋手记》,王澍为自己的硕士论文取了相同的名字,对当时国内的建筑学状况进行批判。
然而在答辩时,由于表现“太狂了”,并对评委的修改意见表示拒绝,他没能拿到学位。
后来,王澍接受采访时回顾这段时期解释:“人生一世是很短暂的。我年轻时会站在街边看,指着街头行走的人,说这些人已经全部死了。可能很多人觉得我非常极端……但我觉得年轻的时候一定要有这种状态,对存在、对真理、对人性要有一种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