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体育是扭转“文弱”流弊的关键
毋庸讳言,我国儿童青少年身体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有数据显示:超重肥胖率呈快速上升趋势;近视率居世界前列并且低龄化趋势明显;脊柱侧弯超国际患病率水平;上了多年体育课,很多学生却没有一项拿得出手的运动技能;体质测试,有的男生一个引体向上也拉不起来,不少学生对800米或1000米跑望而却步……
问题的背后,是体育教学的虚浮和体育师资的流失。
“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一度是学校体育与教育脱节错位的写照。有关“体育老师生病”的段子,装满了许多学生的求学回忆。
据调查,2018年体育教师55万人,约有20万左右的缺口。随着近些年校园足球等项目的推行,专项体育老师的匮乏,更成为学校体育发展的困扰。
少年强则中国强。把体育课还给孩子,让体育回归校园、回归教学、回归育人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和呼唤。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体卫艺所所长吴键表示,体育是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扭转学生身体形态、机能和素质持续下降趋势、培育健全人格最有效的手段。为了健康中国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建设,不能放任片面追求升学率现象蔓延,不能放任儿童青少年的体质健康水平下降。“以优秀体育文化为引领、让体育成为儿童青少年精神追求的重要内容,乃是扭转当下‘文弱’流弊的关键。”
资深足球节目评论员、北京市校园足球协会副会长张路认为,我国的体育教育长期偏于竞技,而忽视了体育对人的思想、心理、智力等方面的育人功能。以足球为例,张路说:“校园足球承担的主要任务,应该是让广大根本不可能成为职业球员的孩子也来参加足球活动,让他们通过踢足球获得健康的身体、快乐的精神、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心理素质,同时开发他们的智力,包括时空判断能力、快速分析的操作思维等。”
体教融合直指儿童青少年的全面健康成长和育人功能的回归,同时,在体育人才培养方面也具有“破冰破壁”的里程碑式意义。
体育产业资深人士、芬兰凯萨卡里奥(中国)CEO强炜认为,“体育人才的培养应该融合在整个教育体系当中,形成一个梯级的人才成长体系,并和市场化、专业化、职业化的体育打通成长通道,这样才能保证在学校体系里培养出多样化的人才,同时也能培养出专业的运动人才。”
“体育于私是一种业余爱好,事关身体健康、身心和谐、全面发展与人生幸福;体育于公是一种国家战略,关乎中国梦的实现。”武汉体育学院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张德胜表示,体育是强国建设的工具,体育凝聚民族精神,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人民幸福。深化体教融合,扎实开展学校体育教育,是实现中国梦的题中应有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