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担心“全职太太”扰乱学生读书心思?这样的乡村教育是脆弱的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张桂梅因在接受采访时,提到不接受当“全职太太”的学生的捐赠,并让她“滚出去”而引发舆论关注.有人对这一不尊重女性选择的言论十分失望,认为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的认识也如此狭隘,也有不少人理解张桂梅为何会不接受自己教的学生选择做“全职太太”,因为她在贫困山区的办学理念,就是要让贫困家庭的女孩通过读书走向独立、自主,不再依附丈夫、家庭.换言之,一名贫困家庭女生,读了那么多年书,还是选择做“全职太太”,这挑战了女子高中的办学理念.
在笔者看来,批评张桂梅者,并不了解当前乡村教育的现实,而理解张玉梅者,虽然一定程度了解乡村教育的现实,却可能并不了解乡村教育的脆弱.乡村学校办学者、教育者,与城市学校办学者、教育者不同,他们面对的学生,有不少并不想读书,要么想着外出打工,要么想着早点结婚生子,他们也就要说服学生读书有用.很显然,一个本校毕业生,当了“全职太太”,还来学校捐赠,如果学校接受了捐赠,怎么给学生解释?这不是一个“读书无用”的反面典型吗?
在乡村学校,榜样必定是那些考上大学走出大山实现“命运改变”的学生.学校也经常拿这些榜样来对学生进行励志教育.“全职太太”即便是因为读书走出大山,在城市里恋爱、结婚,婚后因各种原因成为“全职太太”,也容易让其他学生误解为不读书嫁人不工作在家相夫教子,读书也是嫁人不工作在家当家庭主妇,由此不想读书.校长当然是不希望这样的学生来扰乱军心的.调查显示,在我国乡村地区、贫困地区,还存在读书无用论,控辍保学是当地教育部门、学校面临的艰巨任务.学生读完高中之后的出路,对当地的控辍保学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读书改变命运”的语境下,如果读完高中有明显的命运改变,也就会激励更多学生坚持读完义务教育,再读高中.
这和超级中学对待学生的励志教育完全一样.超级中学 不会邀请一名当年考进二本或三本,但后来事业有成的校友回校给学弟学妹做报告,告诉他们人生有多种选择,不只是升学考名校一条路径.因为这样一来,学生们就不再有“考不好就完了”的恐惧感,也就不会天天“打鸡血”似地学习,追求考高分.
我国城市教育和乡村教育,都采取升学教育模式,因此,办学者、教育者都把升学作为学生的出路.对于乡村学生来说,激励他们读书的口号,一直是读书改变命运,走出大山,走出乡村.今天,我国社会在评价一名乡村教育工作者的贡献时,也主要看他/她把多少乡村孩子送出大山,有多少学生考进大学.但很少想过,这样的乡村教育究竟对乡村发展有怎样的贡献?学生离开乡村说到底是抛弃乡村,而非建设乡村.不可忽视的现实是,以升学为导向的乡村教育,让乡村的人气越来越弱,很多乡村几乎都已经没有了年轻人,进而也让乡村教育走向衰败,很多乡村学校人去楼空.
升学教育模式改变不了乡村,随着高等教育普及化,升学也越来越难承担改变学生命运的功能.要让乡村学生认识到读书的价值,必须有新的教育价值观,即不要再告诉学生读书改变命运,而应该是读书改善生活,提高生活品质.就是当“全职太太“”,有知识、有文化的“全职太太”,会做好家庭的理财,子女的教育,提高家庭生活的品质.从这一角度看,读书对人的价值更大,因为在升学教育模式中,读书是为了升学,不能升入大学,读书就失去价值.
我国教育者已经习惯了“命运上升”的话题体系,而承载改变命运功能的教育,也就不可避免地走向功利化,把学生卷进为争夺改变命运机会的竞争中.而其实,教育的本质是应该完善每个受教育者个体,要给他们多元的选择,促进他们做最好的自己,过自己想过的人生.这样的教育之路,才会越走越宽广,教育者会坦然面对学生的选择,学生也会从接受教育中做好自己的人生发展规划.当然,这有赖于整体教育评价体系的改革,不是一个学校校长可以实现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