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如何提高“90后”教师的成就感?
“90后”教师已经逐渐成为中小学教师的“中流砥柱”,他们的生活状态、职业认同和专业素养不仅事关自身的发展,而且影响教育的未来.为落实《 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全面了解“90后”教师队伍的现状,《教育家》杂志与相关城市教科院于2020年6月—2020年9月开展了“90后”教师现状调查.
对于入职后“90后”教师对教师职业的看法,55.47%的人认为有成就感,能够体现自己价值;55.23%的人认为工作稳定,收入尚可;认为生活单调和收入不如同龄人高的分别为33.69%、37.01%.
调查发现,选择被迫当老师和后悔当老师的比例不低,分别达7.84%和5.44%;城乡教师对教师职业的成就感逐级降低,市区、县镇和农村教师认为做教师有成就感的分别为57.23%、53.06%和51.83%;教龄越长的教师选择有成就感的越少,教龄在1-2年、3-4年、5-6年、6年以上的教师认为做教师能够体现自己价值的分别为58.76%、54.42%、52.25%和52.59%.
教师的成就感、荣誉感,对推进教师的职业化、专业化发展十分重要.有成就感的“90后”教师刚过半数,且随着教龄增长而降低,是值得高度重视的.要提高教师的成就感,一方面要继续加大教育投入,提高教师待遇,另一方面则需要激发学校办学活力,把教育教学自主权交给教师.
“90后”是中小学教师的新生力量,他们对教师职业的认知,将关乎中小学教师队伍的建设.虽然这一群体的成就感整体过半,但其实并不高.
影响教师成就感的主要因素,是当前中小学教师的非教学负担沉重,不能潜心进行教学工作,另外,上级部门用片面的升学率考核学校办学与教师教学,也令一些教师因不能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而缺乏成就感.
近年来,教育部一直在推进教师减负工作,去年年底 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进一步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的若干意见》.但是,由于政府部门管理学校的行政化管理方式没有进行调整,进校的检查、考核,上级部门摊派的任务,形式主义、形象工程工作,并没有有效减少.教师的成就感随着教龄增长而下降,就是因为教师精力被很多非教学任务分散,一些教师也感受不到职业的尊严与尊重.
教育教学,这是最能实现教师成就感的舞台,然而,当前对教师教育教学指手画脚的人却很多,有行政部门的官员,进校检查、督导的专家,学校行政领导,还有家长以及社会舆论.教师被指手画脚的人包围,不知道该怎么做.尤其是有的上级领导不时冒出所谓的创新观念,并不听取教师意见,强行通过行政力量推进,而且换一任领导就搞一套,学校办学没有传承,难以形成特色,老师也难职业化、专业化发展.
最近,教育部等八部门发布《关于进一步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的若干意见》中提到了保证教育教学自主权.鼓励和支持学校结合本地本校实际,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强化学校课程实施主体责任,严格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结合实际科学构建基于学校办学理念和特色的校本课程.学校在遵循学科教学基本要求基础上,可自主安排教学计划、自主运用教学方式、自主组织研训活动、自主实施教学评价;对于学科间关联性较强的学习内容,可自主统筹实施跨学科综合性主题教学.充分发挥教师课堂教学改革主体作用,鼓励教师大胆创新,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活动,积极探索符合学科特点、时代要求和学生成长规律的教育教学模式.做到这些,必须切实落实和扩大办学自主权,把学校包括课程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师评价、学生评价等教育事务交给教师委员会,实行以教育为本的管理评价.
教师的成就感还源于信任.总体而言,当前教师还处在不太被信任的环境中.今年8月,我国对师范专业毕业生认定教师资格,作出重大调整,教育类硕士及以上学历毕业生、公费师范生毕业后,通过学校的相关考核,就可免试(教师资格考试)认定教师资格.这就是基于对教师教育院校教育质量的信任,探索的新的认定办法,也是深化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的举措.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把教育教学自主权交还给教师,这是对教师的信任,也会激发教师的成就感,并以成就感来提高对自我的师德要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调查数据显示,“90后”男教师仅占13.76%,而目前师范院校学生男女比例约在35:65左右,2014年华东师范大学对27所师范类院校近万人的调查显示,男女生比例分别为34.70%和65.30%,这说明一大批师范院校毕业的男生没有当老师,这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出现这一问题的可能原因是,教师待遇无法吸引这些师范毕业的男生选择从教,以及这些师范专业毕业生,在求学期间进一步了解教师职业,因觉得教师职业无法实现自我价值而放弃选择从教.提高师范专业学生对教师职业的认同度,不能只靠教师教育院校加强职业价值观教育,而必须加强教师职业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