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没有横空出世的华裔天才少年,只有背后推波助澜的中国虎妈
去年,中国式教育在海外火了一把。
起因就是英国第四频道推出了一档非常火爆的电视节目《天才儿童》。
所谓天才儿童,就是一群高智商、高情商、高成绩的“三高神童”,最后通过智力竞赛选出其中“最聪明的孩子”。相当于英国版本的《最强大脑》。
来自伯明翰Maths wizz的 11岁华裔少年家进(Gar Jun 音译)参加了这个节目,过五关斩六将杀出重围,一战成名。
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庞大的知识储备,精彩的科学竞赛答题表现,无不让现场的专业评委和观众们大受震惊,高呼“天才”。
但比起天才少年,更让观众们热议的是天才背后的父母。
(《每日邮报》:《天才儿童》节目,一位母亲让他11岁的儿子严格遵循只有三分钟‘课间’的中国式学习方法,引观众众怒)
在节目里,家进曾提起母亲“有时只让我休息三分钟”。面对家进在比赛中出现的失误,妈妈Faye表示“原本可以做的更好,别再犯愚蠢的错误。”
家进的父亲在节目开播之前对他说:“你唯一的选择就是得第一名。”
(比赛过程中欢呼的观众与脸色紧绷的家进父母,形成鲜明对比。)
在妈妈Faye眼里:“Gar Jun是个很聪明的孩子。但是说他是个天才?这词太过了。我见过太多聪明的孩子——关键在于父母如何指引他们。”
面对外国媒体对中国虎妈贴的标签——“苛刻、没有人情味、过分在乎成绩,教出来的孩子学习所向披靡,但高分低能……”。
家进妈妈表示——“每个孩子都有潜力,我认为父母应该施加一些压力,来激发他们的潜力。”
天才的背后是否如众人所认为的那样高分低能呢?了解更多家进的日常,纪录片团队走进他的生活,但跟踪采访到的结果却“啪啪”打脸了外媒的诸多嘲讽。
跟外界描绘的虎妈教育下出来的“考试机器”不同,现实中的家进聪明懂事、多才多艺,拉小提琴、弹钢琴,连橄榄球都打得很不错。并且性格阳光开朗,在学校里深受同学喜欢,拥有一群志同道合的小伙伴。
书呆子、孤僻、内向、高分低能,这些已经不再是 “天才”的固定标签,相反,全面发展已经成为了这个时代牛娃的主流趋势。
就连家进所在学校的伯明翰校长也表示以他对何家进妈妈的了解,她没有任何问题。
因为跟全世界所有国家一样,这所作为英国排名前十的学校,考试是必须迈过的门槛。进来的每位孩子,都经历着和家进一样的提前“寒窗苦读”。
而家进的妈妈也并非单一将所有学习压力嫁接给孩子,而是亲力亲为地研究学校课程体系,自学教材,根据家进的情况单独制定学习内容,严格规范学习进度。这种中西结合的方式,最大效率地提高了孩子的学习进度,避开了犯错试错的时间成本,让学习效果事半功倍。
标准的学霸养成记,育儿先育己,鸡娃先自鸡。
天才少年不会横空出世,背后推波助澜的虎妈功不可没。
耶鲁著名经济学教授法布里奇奥·齐利博蒂在新书中,就对这种为孩子呕心沥血的教育方式给予了肯定——
“当全世界父母的教育方式都在改变,我们必须要承认中式教育中有值得肯定的部分。中国家长的教育方式,值得全世界认真学习。”
而他提到的中国式教育,与《爱、金钱和孩子:育儿经济学》一书中提到的“推娃”现象不谋而合——
父母们越来越倾向于在孩子身上投入更多的时间、金钱和感情。
实际上,近些年来,全球化带来的不仅仅是经济上的改变,也让育儿变成了时代竞争中不可忽视的主战场,各国的育儿方式跟中国父母的相似度日趋一致。
从加拿大、意大利、美国、英国等国的父母在育儿上花费的时间统计表中可以看出,各国父母对孩子学业的参与度在近40年里一直呈上升趋势。可见父母们对孩子的教育越来越重视,孩子受到的关注点除了身心健康,还包括学业有成。
全世界的父母,在鸡娃的路上都不是独行者。鸡娃无国界,教育的焦虑在哪里都一样。
中国父母并不另类,甚至成为了各国家长争相效仿的标兵。
孩子的教育,已然成为考核为人父母是否成功的KPI。
孩子不是父母的成绩单,父母却是孩子的起跑线
但中国式的鸡娃养育也并非尽善尽美,相反,值得诟病的地方也非常多。
过多的投入和参与,过度的控制和限制,将自己的人生理想国度映射在孩子的成长路径上,虽然孩子看似“年少有为”,但孩子肩负着过重的家长期待,承受着超乎寻常的成长焦虑,产生的种种问题同样值得深思。
正如知乎上获得最高赞的一句话——
父母的欲望有多深,孩子活得就有多累。
在一款曾经以推出就风靡网络的《中国式家长》中——用现实养育的方式去培养虚拟孩子,最后结局,有些花开清华北大、有些散落三本大专、还有些被揠苗助长的花朵在到达神殿前就凋谢了。
采访中,作为“虎妈”代表的家进妈妈满怀信心地体验了一把游戏,按照自己的经验,帮虚拟孩子制定了一系列的“天才培养计划”,但结果却让她难以置信。
游戏中的虚拟儿子,少时成绩斐然,但成年后因为过早承受过重压力,身心俱疲,趋于崩溃边缘,无法再上学。
向来对自己教育方式信心昂扬的家进妈妈,望着出乎意料的结局一脸苦涩,陷入了深深地思索。失望之余,向她袭来的还有后知后觉的恐惧。
原来教育的领跑,并不能带来人生的畅通无助。
父母在孩子学业上的用心投入,既给了孩子无限的关注,也带来了无形的压力。
闪亮的人生履历背后,投射着不被人所见的阴影。
在清华大学心聆学习实验室,在一个神秘的“太空舱”里,家进接受了学习能力和精神压力的测试。
结果表明,家进的五项学习潜能远超同龄人的一般水平,空间感知和工作记忆达到 ,数学认知和想象力也是优秀级别。
但清华大学的宋少卫教授同时指出,家进在潜意识层面的压力很大,可能自己意识不到,但这种紧张程度已经到达 。
家进妈妈也承认,日常中家进喜欢咬手指甲。这种潜意识里的焦虑和压力,家进并非没有抱怨过,只是当他提出——“为什么别的孩子都不用做的功课,我却需要做”时,她并未放在心上,看不到孩子内心压力山大发出的呐喊。
作为母亲,她想要助力孩子拥有一个光明美好的未来,却忽视了孩子需要空间和自我的现在。
正如宋老师指出的——“等到孩子再大一些,压力问题可能会更加突出。”
2014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一项调查结果表明——“抑郁症是导致全球青少年患病或致残的主要原因。”
而抢跑学习、学业压力过大、亲子沟通不畅都是造成这个现象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