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称评聘“评一次,伤一次”
发表于2020-10-04 14:48:19
摘要: 原标题:教师职称评聘评一次,伤一次 近两年,天津市初中英语教师许青一直处于焦虑状态。这是她工作的第八年,可一级教师的职称于她似乎仍遥不可及

  原标题:教师职称评聘“评一次,伤一次”

  近两年,天津市初中英语教师许青一直处于焦虑状态。这是她工作的第八年,可一级教师的职称于她似乎仍遥不可及。2013年,许青硕士研究生毕业,进入教育系统后,直接被定为三级教师。入职第二年,顺理成章地升为二级教师。自那之后,她始终未能再前进一步。现在,这已成了她的“心病”。

  对于教师们而言,职称直接与工资和福利挂钩,而且是荣誉的象征,“没有人会不在意”。自1986年开始建立的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本意在于调动广大中小学教师的积极性、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促进基础教育事业发展,在实施过程中,的确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同时也出现了种种问题,以至有教师直言,职称评聘,“评一次,伤一次”。

f95335972e5c5705e5f3999c414d7acb.jpg

  指标有限,落谁家?

  一直以来,教师职称评聘都存在“僧多粥少”的问题。从一级教师开始,到高级教师和正高级教师,每一级都有严格的指标限制。越往上,名额越少。这也就意味着,即便教师所有的条件都符合职称评聘要求,没有指标也只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许青的困境,正源于此。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印发的《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一级教师需具备的标准条件包括“有比较丰富的班主任、辅导员工作经验”“对所教学科具有比较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硕士学位,并在二级教师岗位任教2年以上”等。拥有5年班主任工作经验、在二级岗位已任教6年的许青,所有条件都满足,却偏偏因职数不足而被卡住——学校每年一级教师名额不定,少则一个,多则四个,而符合条件的教师往往多达几十人。在这种情况下,许青 能做的,就是等。

  这不是许青一人面临的问题。北京市朝阳区教师刘东有着相似的遭遇,作为援疆教师,他甚至比许青条件更好。根据国家相关政策,援藏援疆教师在职称评定上获得重点倾斜。《北京市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实施细则》也指出:“经市教委审核并批准,承担到外省市边远贫困地区对口支援(交流除外)任务一年及以上的,且符合相应级别专业技术职务申报要求的教师,在援助期间或结束援助任务当年,可优先使用派出单位相应专业技术岗位职数申报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只不过,刘东没想到,轮到自己评职称时,学校却没有指标。“难道没有指标和不够资格是同等待遇吗?想想就挺冤的。这关系到好多老师的利益,难道因为政策制度存在弊端,就让老师们寒心吗?”

  职数不足深受教师诟病,且由来已久。2006年,原人事部印发《〈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实施意见》,其中规定: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初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全国总体控制目标为1:3:6。在这种背景下,一个地区的教师某一职称的职数基本是固定的。以副高职称为例,只有获得职称的教师退休或者逝去,其他想要评上副高的教师才有希望。对此,曾有人做过一个生动的比喻:“这就好比一辆公交车最多容纳35人,只有一个人下车了,另一个想要上车的人才能挤上去。”

投稿:qingjuedu@163.com

Copyright © 2002-2024 青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