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2教育也在疫情之后迎来了一次难得的思考、规划的机遇
发表于2020-09-29 12:56:21
摘要: 原标题:K12教育也在疫情之后迎来了一次难得的思考、规划的机遇 根据2019年的最新统计,中国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达到99.95%,初中毛入学率超100%,高中

  原标题:K12教育也在疫情之后迎来了一次难得的思考、规划的机遇

  根据2019年的最新统计,中国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达到99.95%,初中毛入学率超100%,高中的毛入学率达到88.8%。这样的K12教育普及成绩,全球罕见,更不要提多达14亿的人口基数。

  整体国民的教育水平提升的好处显而易见: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15年的数字,中国成年人文盲人口在过去20年减少1.3亿,下降幅度达到70%。

  前所未有的广泛普及,让中国K12教育的公益性展露无遗。但依旧产生了部分异议:特定区域的教育资源还是比较紧张,整个教育体系的教学练测评环节还存在应试教育导向等等。部分教育最终成绩的确引人思考,中国虽然受教育基数大,但是在诺贝尔奖等国际顶尖学术大奖中收获仍很少。

e5c0f0994d8b49675980e48c887a3eef.jpg

  幸运的是,跟诸多受到疫情影响,进而改变发展路线的行业一样,中国的K12教育也在疫情之后迎来了一次难得的思考、规划的机遇。

  全中国K12教育的前进“动力”

  在发展K12教育这件事上,中外的战略差异巨大。尤其是在“质变”or“量变”的选择上。

  发达国家的教育体系建立较早,量变和质变基本同时进行,且基本没有宏观战略上的组织。中国作为后来者,中国彼时面对的是整体群众的基础教育水平低下,是一个”从0到1“的问题,“量变”恰恰是最直接的答案。而在中国整体K12教育完成“量变”,基础性的覆盖基本完成的前提下,从整体战略上转向“质变”,进一步提升K12教育水平势在必行。

  毫无疑问,“质变”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不少老牌发达国家的K12教育体系中,“育”明显重于“教”,最典型的莫过于十分重视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这种理想化的、充满自由性的教育思路,实际上用加重群体优劣分化,换来了少数学生个体的可能,这甚至可以说是另一种“不公平”。

  教师的“时间稀缺”也是真实存在的,还很容易让教师陷入“没有时间尝试新的教学方式-没有时间学习新教学技术-没有时间设计流程制作教学资源-不理解和抵触教学质量进一步升级”的恶性循环。K12教育中存在的“坑”还不只上面这些问题,其他还有例如学生学习主动性普遍匮乏、校验体系和资源建设仍不成熟等等。

  这些破教育发展中的种种枷锁,如果想通过堆资源解决,只会更加勉强。唯有教育环节中的技术升级,才有希望最高效率地带领教育实现跨越式升级。

投稿:qingjuedu@163.com

Copyright © 2002-2024 青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