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传推研究生改革 博士招生实施“申请-考核制”
近日,中国传媒大学召开研究生教育会议,提出多项改革方案。会上指出,中传将全面实施并完善博士研究生“申请-考核制” 招生方式,博士生基本学制由3年改为4年;硕士招考初试达国家线即可进入复试,取消硕士生发表学术论文与学位资格挂钩。
博士招生实施“申请-考核制”,硕士招考达国家线即可参加复试
在博士研究生方面,中传将全面实施并完善“申请-考核制”招生方式。通过考生提交的学业成绩、学术成果、研究计划书、申请信等材料,对考生的学业水平和学术能力进行全面考查、综合评价,确保所录取的博士生具备良好的学术基础、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导向、良好的科学精神和健康的人格等。
中传表示,初试(笔试)科目将设置学术写作、人文社科综合等科目,从源头解决博士生学术写作能力差、人文素养薄弱等问题。在复试考核中,将设置学术答辩环节,重点介绍个人代表性学术成果或攻读博士学位阶段研究计划。此外,对于材料评议阶段发现的 考生,或者以直博或硕博连读方式选拔的考生,可直接进入复试。
硕士生招考方面,中传称将以主题写作和人文社科基础为核心设置初试自命题科目,在复试中增加材料评议环节,初试达到国家线的考生即可进入复试选拔流程。
规范学位论文工作要求,取消硕士学位与发表学术论文挂钩
在改革中,中传将建立基本文献阅读制度,要求博士生基本文献阅读量不少于150种,其中著作不少于50种;学硕生基本文献阅读量不少于80种,其中著作不少于30种;专硕生基本文献阅读量不少于60种,其中著作不少于20种。并将建立博士候选人资格考试和学硕生基本文献考试制度,3次考试均不及格者,终止培养或实施分流。
在学术评价方面,中传要求博士生参与教学实践、进行 项目申报书撰写,明确参与科研项目、学术会议、学期汇报、读书报告等活动的形式与数量。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改革取消了硕士生发表学术论文与学位资格挂钩的陈规。改革要求学硕生参加论文写作训练计划,提升论文写作能力,鼓励学术发表,专硕生在学期间参与实践基地活动、校企合作课题等。
课程上,中传将调整和完善研究生课程改革,重点提高学科意识、学术语言能力和研究能力。
中传将强化过程评价,规范学位论文工作要求,实行研究生学术进度学期汇报制度与学位论文选题报告预审制度。明确文学类和艺术学类博士生学位论文答辩时间不少于3小时,工学类博士生学位论文答辩时间不少于2小时,学硕生学位论文答辩时间不少于1小时。
推进博士生和专硕生基本学制改革。自2021级起,将博士生基本学制由3年改为4年,最长有效修业年限由8年改为6年;专硕生基本学制统一为2年,最长有效修业年限统一为4年。
打破导师终身制,建立分级、分类评审体系
在导师管理方面,中传将通过实行评聘分离,动态管理,打破导师终身制。并建立分级、分类评审体系,博导资格实行校外同行双向匿名评议。
中传表示,将建立多元立体的导师评价标准体系,结合导师爱岗敬业奉献度、所指导学生培养质量情况、代表性科研与创作成果情况等进行考查。破除“唯项目”倾向,建立多样化成果代表作制。
在改革中还将建立“1+1+1”模式专硕导师组工作制度,专硕导师组配备1名专硕导师、1名学硕导师和1名业界兼职导师。同时,设立专硕导师资格评审绿色通道,选拔具有丰富创作经验、实践能力的教师担任专硕导师;并取消学硕校外兼职导师,校外兼职博导聘任需求由学校统筹,聘任学校学科发展需要的2+2+2学科、智能媒体领域的学界杰出人士。
建立覆盖所有专业、各层次的论文查重抽检制度
在教学质量上,中传将建立覆盖博士、学术型硕士、专业型硕士所有专业培养全流程、各环节的研究生教育质量监控体系,对研究生培养单位和在岗研究生导师进行年度质量评价,并建立覆盖所有专业,博士和硕士研究生教育各层次的课程结课论文查重抽检制度。
中传表示,将根据质量评价结果对研究生培养单位和研究生导师进行奖惩,与其年终考核评奖挂钩。
此外,在改革中,中传关停了17个专业方向,对47个专业方向进行了并、转和调整,重新规划设计了计算传播学、艺术传播学、媒介与国家治理、文化法治与知识产权等19个新专业方向。引入竞争机制,鼓励有条件、愿作为的教学单位主动开办建设交叉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