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公司之间在商业上的竞争,最后必然回归到几方面
发表于2020-08-05 10:26:06
摘要: 原标题:教育公司之间在商业上的竞争,最后必然回归到几方面 谁能垄断供应链? 谁能垄断营销资源和流量? 谁能高效实现跨品类扩张? 而一个教育产品

  原标题:教育公司之间在商业上的竞争,最后必然回归到几方面

  谁能垄断供应链?

  谁能垄断营销资源和流量?

  谁能高效实现跨品类扩张?

  而一个教育产品开始“标品化”,才是上述3个话题能够在一家公司内可以被开启的前提。

  在供应能力稀缺的市场中,垄断供应链会成为胜负手;而供应能力过剩的市场内,“流量获取能力”或是“商业模型的效率”可能才会成为胜负手。

  8、在一个标品和标准还不显著存在的领域,任何一家公司想要“熬出标准和标品”,都注定需要时间和极为强大的组织能力。

  而组织能力的铸造,必然会导致无限倒逼追问创始团队的使命、愿景、价值观,以及产品本身的教育交付内核和价值起点在哪里。

  9、教育类产品,也注定不能只关注营销。只有营销+服务交付同时实现可规模化+标品化之后,一款产品或一家公司的想象力才能被打开。

  在标准和标品诞生之前,可能教研、教学、供给和服务交付才更容易成为一家公司的内核。例如十多年前慢慢熬教研和教学的好未来。

  相反,产品交付标准化之后,营销层面的比拼才更容易成为主旋律。例如现在的K12赛道。

  10、教育产品如果 标品化后,随着时间推移,在教学交付层面可能又会多少面临“填鸭式教学、反教育反人性”的问题,或者是在 追求商业价值的情况下,可能反而会冲击社会公平问题(类似部分职前教育的超高价卖Offer产品)。

  所以最终,任何一家追求 标品化的教育公司,也一定会面临到其产品生命周期衰减的问题。

  而任何一家希望能做得更长、更有社会价值的教育公司,内部一定存在着“对于 商业效率追求+对于教育理念/社会价值关注”两种思考的长期博弈。

  作为一家商业公司,最终必然需要有一套完善的机制来解决好这种博弈。

  11、对一家教育公司来说,“品牌”永远是个有意思的东西。

  按理说,品牌能力可以无限降低一家公司的获客成本并赋能于其品类扩张,但教育品牌的打造沉淀周期注定不短,也不是所有公司都拥有通过强内容输出来沉淀品牌的能力,所以不是所有公司都会重视品牌。

  另外,教育公司的品牌,起点永远也在于产品和服务交付,缺少这个起点,品牌完全无从谈起。

  以及,从商业竞争逻辑来看,只有一家公司的招生规模上升到一定阶段后,“品牌”才能成为竞争中的胜负手。

  一个有美誉度的教育品牌在行业内一定是存在较大价值的,但这个行业内也同样有很多完全没有品牌美誉度,但活得还挺不错的公司。

  12、对任何一家公司,能够开启思考上述一切问题的前提,都是你自己得先能活下来,拥有自我造血的能力。

投稿:qingjuedu@163.com

Copyright © 2002-2024 青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