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科研难:论文贬值导致的“通货膨胀”
生化环材作为基础性学科,本科的知识体系和实验技能只是夯基础,想在本专业有所建树,只能继续深造,但科研探索的道路并不容易。
当前,中国的学术界和科研事业正处于一个前所未有的繁荣阶段。根据国家统计局的官方数据来看,我国SCI论文数量正在逐年稳步上升,2017年,SCI数据库收录中国科技论文总数为323878篇,其中生化环材领域的论文总数为116684篇,占总数的 36.02%。
论文的通货膨胀,导致选拔标准变得更严格,往年一篇知名期刊的一区论文或许可以称得上是“ ”,但现在,可能要手握更多论文才能脱颖而出,无形中催生了追求论文数量的不良学术风气。
以材料专业为例,石墨烯被发现后,成了材料学领域的宠儿。纯石墨烯作为催化剂,它的效率远不如预期,但研究发现,石墨烯掺杂后可有效提高材料性能,这一发现引发了一波测量石墨烯掺杂一种或几种元素效果的论文浪潮。
当别的专业硕博生为论文熬夜秃头时,材料人有一套自己的科研秘技:思路不清晰,加点石墨烯;投稿不顺畅,涂点钙钛矿。
2020年1月14日,捷克化学技术大学Martin Pumera团队在 材料学期刊ACS Nano 在线发表题为“Will Any Crap We Put into Graphene Increase Its Electrocatalytic Effect?”的研究论文,讽刺材料领域石墨烯文章泛滥这一现象。/图片来源:网页截图
固定的实验步骤,不同的材料成分,再根据实验整理思路撰写文章、投稿发表,论文越积越多,文章再度贬值,无限恶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