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编制的坑,还值不值得跳?
面对取消事业编制的大背景,很多人建议求职者们一定要提早占坑,有编制的岗位争破头也要上,有无编制成为了很多求职者首要考虑的因素,哪怕学校层次低一些也没有关系。有这种想法其实大可不必,事业编制早已不是高校教师的铁饭碗。
1993年,为了扩大学校的人事自主权,国家首次提出要对教师实行岗位责任制和聘任制,并在此后进行了一场持续了20余年的艰难改革。
改革之前,教师属于身份编制,编制直接与教师本人一一对应。在这一阶段,大学教师是国家的“员工”,而不是大学的。因此学校无权解聘教师。
改革后,中国高校普遍实行岗位编制。教师不再是国家的员工,而是学校的雇员,编制只与岗位对应而与人无关。学校聘任谁、解雇谁,国家无权干涉。国家只保有对这个岗位上有没有人,这个编制的资源有无被贪污、滥用情况的监督权。也就是说,在今天,即便有编制,一所大学也有权力对人员进行自由解聘。
一个很简单的例子,事业编制和非升即走其实并不矛盾,合同约定的考核没过,哪怕你是所谓的事业编制,该走还是得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