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谁才是高考最难的省份?
“谁才是高考最难的省份?”“X全国高考最难省份排名出炉”……每年高考季,都有关于“高考最难”省份的排名以及围绕“最难”的争议。
其实,“高考最难”省份排名,并无多大价值。但由于我国实行分省按计划录取制度,不同省份的考生之间总会有比较,当前所谓“最难”排名,大多只是八卦谈资,引发一些口水仗,对推进高考公平价值有限。
评价“最难”的标准,就很不一。比如,江苏、河南、河北、安徽经常上榜“最难高考”省份前几名,可上榜理由是什么呢?江苏上榜的理由大多是“高考考题难”;河南上榜的理由大多是高考人数多,90万、上百万,一本录取率也很低;河北上榜的理由大多是衡水中学带动了全省的高考竞争,录取分数线超高。
不难看出,这些“最难”的评价标准各不相同。可考题难,就算难吗?高考录取看的是名次,又不是考试分数,考题难,总分480分的高考(江苏高考总分480)第一名只有380分,那也是第一名,妥妥地进北大、清华。每年的录取分数高,就算难吗?高考录取分数是“水涨船高”,在分省按计划录取的制度框架下,学生整体分数低,录取分数就低,反之则高,河北的高考录取分数高,客观上说,是由于超级中学带动畸形的应试竞争。
事实上,如果要说“最难”,北京、上海学生也会说“最难”。北京和上海近年来一直被一些自媒体、网友嘲讽“学渣”也可以进北大、清华,似乎北京、上海的学生升学压力很小,考好大学很容易,但如果再进一步调查,全国范围内,哪个地区的学生学业压力大?就会发现北京、上海是学生学业压力最大的地区。每个家庭对学生学业的重视,从北京和上海的学区房价格,就可见一斑。北京和上海的高考人数,最近几年只有五万多人,可是,这两地汇聚了多少校外教育培训机构?假如北京和上海的学生考大学如一些网友描述的那般轻松,培训机构的生意会那么火爆吗?
很显然,“高考最难”是一个牵涉多维度的评价,包括家庭的教育支出、学生学业压力(每天用于学业上的时间)、整体竞争程度、学生的升学机会等等。高考的考题难度、参加高考的人数、高考录取分数,这些被很多用来评价“最难”的指标,根本就反映不了实际的难度,用这些来评价“最难”,只会是八卦而已。
对于各种“高考最难”评价,我想说的有两点。其一,在应试教育倾向下,全国各地的考生都很难,不存在哪一个省的学生轻松的问题。上海、北京等大城市,教育资源丰富,但是,学生的升学竞争依旧激烈。不是说教育资源丰富,学生就躺着进名校了。上海学生参加多次PISA测试,获得全球第一,同时,上海也是参加测试的国家和地区中学生学业压力最大的地区。在整体应试教育倾向下,比“最难”并没有实际意义,应该思考的是怎样推进教育评价改革,把学生从应试教育中解放出来,减轻学生的学业压力和负担。
其二,我国高考实行分省按计划录取制度,由于高校在各省分配的指标不均衡,存在事实上的高考录取率差距,这引发不同省份的考生、家长对高考录取率不均衡的不满。对于这一问题,应该实事求是地分析,比如列出各地的录取率,比较录取率差距——这才是反映高考竞争难度的客观指标。而用录取分数高低、考题难度来分析,就偏离了实际。
怎么解决分省按计划录取带来的各地高考升学机会不公平问题,有不少人建议实行全国一张卷,统一分数线——这也是一直拿试卷难易说事、录取分数高低说事者最终指向的目标。这貌似可以推进公平,而在应试教育倾向下,实行全国一张卷,统一分数线录取,将会加剧全国范围内的升学竞争,出现全国范围内的超级中学,家庭经济条件不错的家庭,在学校教育之外,会送孩子再进校外培训班,这会出现怎样的竞争后果呢?真会实现公平吗?届时,更多农村家庭、贫困家庭的学生将在激烈的竞争中面临更难的高考竞争局面。
推进高考公平,当前应该调整高校资源配置,缩小各地的高考录取率差距,尤其是重点大学录取率差距。而要更进一步推进高考公平,应该是实行基于全国统一高考基础之上的学校自主招生、多元评价录取。即考生可在任何地方参加统一高考,在统一高考后,由大学自主提出成绩要求,达到成绩要求者,可自主申请多所大学,大学独立结合高考成绩、中学学业表现、考生地区教育因素、家庭教育因素,对考生进行评价、录取。以统一高考保障基本的公平,以多元评价考虑不同地区的教育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