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转线上能否破局早教的难?
疫情让早教需求在线上集中爆发,原本线下的家长不得不开始尝试线上,原本线上的家长有了更多线上早教产品的选择。早教加速向线上转型,失去专业老师面对面的引导,企业和家长都不得不面临的另一些问题是,在家早教的效果如何效果判断、服务如何解决、课程是否调整等等。
随着全国疫情进入控制期,半年来,家长已经充分的尝试了线上早教产品,“早教可以在家做”已经得到验证。然而当几乎所有早教企业都在向线上转型的时候,由互联网属性所带来的便捷、价格优势,教育资源共享便不再是壁垒式的优势。此时大家不是线上与线下的对标,而是如何在线上迅速“出圈”。不少企业增加小单价课、短视频引流、直播卖客,甚至直接放出免费课程资源……玩法层出不穷,但营收杯水车薪。
无论是否有疫情,无论是否通过互联网的形式,家长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不会变。所以显而易见,即便是在家实现的互联网早教,它的核心依然是回归教育本质,而不单纯是一根 “保住现金流”的救命稻草。
尽管在其他赛道从线下到线上的导流已有头部企业的成功案例可循,但早教不同,由于孩子年龄小,不同月龄都有不同特点,注意力更不容易集中,这对线上教学的要求显然更高。纵观诸多转型中,以线上来替代线下从而帮助提高课消,或者把线下课程直接搬到线上已经十分常见。但这种过于功利,过于简单粗暴的转型无异于一次饮鸩止渴。
相较之下,原本就专注在互联网早教的企业是否就是幸运儿?也不尽然。作为新兴产业,主攻家庭早教的多数企业自身还在创业阶段,此时便不得不提前面对金宝贝、美吉姆这样的线下巨头来瓜分市场,更有媒体报道称:红杉、好未来、字节跳动等重量级资本也已纷纷抢入。在一些家长看来,“如果不懂就选大牌子,至少不会错的太离谱”。这也让线上环境的形式更加复杂,加速了行业洗牌的速度。对很多企业来说,即便有好的教学产品,仍然要面对前后狼后有虎的市场环境。
对于家长来说,部分人初体验就踩坑,不仅耽误了孩子的时间,看不到效果,甚至遭遇跑路、退费难等问题。这极大的挫伤了家长的信心,让家长在选择的时候变得更加谨慎。
归根结底,对所有企业来说,互联网都仅仅是实现早教过程的一个渠道,而非疫情下的免死金牌。
这届家长“只选对的,不选贵的”
“只要不倒闭就行,我不关心什么资本模式,孩子能得到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尤其是现在我有大量的时间陪孩子,要让这些陪伴对孩子的成长更有意义”,一位来自北京海淀区的90后宝妈如是说。
的确,如果说疫情促使行业完成了“早教可以在家做”的市场教育,那么紧随其后的就是“在家如何做好早教”和“产品怎么选”的问题。具体回归到课程本身,课程应该如何适应孩子的发展阶段?没有专业的场地,如何更好的结合家庭场景?没有专业老师在场,该如何引导不专业的家长变身老师?这些都是问题。
而新一代父母的另一个特点是,消费观越来越理性,对产品越来越会选,很多人都有着自己的一套思路。“至少在疫情期间,我不会用二手租赁玩具,消毒卫生这些我信不过别人”;“3岁以前,我不会让孩子用屏幕,太伤眼睛”;“早教课要线上+线下才行,英语启蒙也不能落下,如果有条件未来幼儿园最好也找双语的”……在一个宝妈交流群里,大家的主张都有一定道理,这些妈妈显然是认真了解和思考过的。尤其是在北上广这样的一线城市,优质资源多,父母受教育程度高,他们对待孩子教育的态度就是——只选对的。在选择产品上,他们的标准也绝不含糊。
目前市面上的线上早教产品主要有以凯叔这种以提供素材为主的,以巧虎、点点橙为代表的玩具盒子为主导的,以小步在家早教为代表的早教内容主导的,还以宝宝树、摩尔妈妈这样社区分享平台。这些以家庭早教为主的企业,在各自的细分领域内可谓各有所长。以小步在家早教为例,小步的思路是把素人家长教成早教老师,再让家长带着孩子完成早教。相比市面上多数机构还是6个月龄一划分,小步对家长课程,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在30个月以前细分到以2个月龄一划分。通过更细致的月龄划分,使内容能够更贴近孩子的发展特点。
除此之外,按照欧美的早教思路,结合家庭场景,主题式教学,用开放性教具代替玩具辅助教学。所以在小步的课程中,比如一个蔬菜的主题,仅仅需要一些真实的蔬菜和卡片等简单教具,就可以帮助孩子认识蔬菜和颜色,让孩子根据颜色对蔬菜进行分类,数蔬菜的数量,模拟炒菜来锻炼上肢,以及给孩子讲故事,激发孩子语言能力的同时引导孩子多吃蔬菜。通过主题式教学完成语言沟通、感官发展、运动技能、数学逻辑思维等40多个学科的跨学科融合。甚至还可以通过与关工委联合推出的测评,帮助家长随时检测早教的效果。这种“授人以渔”的家庭早教方式受到众多家长的追捧。
这届家长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相比60后的放养带娃,70后父母的凭直觉带娃,80,90后父母更理智,他们要和孩子一起成长。
早教行业正在加速经历着一场巨大的变革。从线下到线上+线下,且线上更为重要已是行业有共识的发展趋势。面对也许比以往任何一代都更懂得自己想要什么的家长,品牌的“故事”也会越来越难讲。教研实力、科学系统的内容,教学效果必然会成为下一轮血拼的资本。疫情催化之下,拐点已现,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