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12岁学生弑杀亲生母亲 看教育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12月2日晚9点半左右,该市泗湖山镇发生一起未成年人持刀杀害亲生母亲的案件。经初步审讯,12岁在读男生吴某康因不满母亲管教太严、被母亲打后心生怨恨,于12月2日晚9时许持刀将母亲杀死。3日上午,邻居发现情况后向公安机关报警。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侦查中。
一年之前,湖南沅江曾发生学生杀死班主任案件,令全国震惊。在一年之后,当地又发生未成年学生杀母案。虽然这两起案件并无关联,然而,必须引起深思的一个问题是,去年的弑师案,曾引发舆论广泛关注,讨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问题,但现实中的教育部门、学校,认真反思这些问题了吗?还是回避问题,对问题淡化处理?对于弑师、杀母这类恶性案件,地方教育部门、学校、家庭和全社会,都必须直面,分析这些极端个案背后的根源问题,采取切实办法改进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否则,恶性的极端个案,会换个地点、换个时间再次发生。
每一起极端事件,都有其偶然因素,但是,也有共性。去年发生的弑师案,当事学生不满班主任的管教,在与班主任教师发生争执后,拿出随身携带的弹簧跳刀刺伤了教师;刚发生的杀母案,还在调查之中,初步审讯得到的是起因是,当事男生不满母亲管教太严、被母亲打后心生怨恨。这两起事件都指向教师、家长的管教问题。这说明,如何教育、引导学生,需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注意方式、方法,但很显然,在恶性案件发生后,大家并没有从中反思、吸取教训。
一个普遍的看法是,这事儿发生在别人身上,不可能发生在自己身上。因此,即便媒体有对这类案件的报道,但是,家长并不会改变自己的管教方式,还有很多家长信奉“棍棒教育”,包括对眼前这起恶性案件,还有网友认为,现在的孩子不得了,家长打骂一下就受不了,应该平时管得更严格一些。这种逻辑太荒谬,以为粗暴管教会培养学生的抗打抗骂能力,完全无视学生也有人格尊严。不尊重学生人格尊严的管教模式不改,恶性事件就难以避免,受到严重人格伤害的学生,就会走极端,要么伤害自己,要么伤害他人,包括亲人。
在讨论如何教育学生时,一些人的观点也很极端,比如,要求教育重视学生的人格、尊严,有人就说,那就不能管学生了,似乎就没有既尊重学生人格、尊严,又对学生进行合适教育、管理的方法似的。像去年弑师案发生后,有人就感慨教师不要管学生,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而怎样既尊重学生人格、尊严,又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恰恰是在恶性案件发生后,学校和家庭、社会,需要共同思考的。
然而,在恶性事件发生后,地方教育部门、学校大多不是把其作为典型案例加以分析,而会遮遮掩掩,希望尽快处理问题,避免影响当地的教育声誉。这并非负责任的态度。这和目前整体基础教育的价值导向有关。总体看来,在唯分数论、唯升学论的教育评价体系导向下,基础教育办学,重视对学生的知识灌输教育,而忽视对学生的生活教育、生命教育、心理教育,学校、家庭会以“为学生好”为由,要求学生按教师、家长的管教去做, 服从管教的就是好学生,不服从管教就是坏学生。这是产生师生冲突、亲子矛盾的根源。可不少学校、家长并没有意识到。或者说,即便意识到,但由于教育评价导向未变,因此,并不愿意调整,还是继续之前的管教模式,得过且过。
大家所见的就是,每次恶性事件发生后,舆论都会分析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存在的心理教育、生命教育缺失,然而,现实中由此就重视心理教育、生命教育的学校、家庭,并不多。甚至有人以适者生存,来看待恶性事件,这是教育竞技化导致的功利教育观,让教育变为冷漠的分数竞争,而缺乏人文关怀,缺乏爱。是时候改变这种功利教育观了,教育的本质是育人,是让每个个体得到健康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