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高校后勤过度社会化的弊端
实行高校后勤社会化的主要目的在于甩掉沉重的后勤负担、增强办学活力.
然而,一些高校后勤过度社会化,把原本可以由高校师生员工做或者能做得更好、可利用自身力量为师生提供的服务推给社会,带来了不少弊端.
劳动与劳动教育的淡化
《意见》指出:“劳动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实施劳动教育重点是在系统的文化知识学习之外,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
然而,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的推进,一些原本可以由学生劳动而解决的后勤事务开始由物业公司负责.
这导致劳动与劳动教育在高校的被淡化程度,比在中小学还要严重.
例如,我国中小学生不仅要负责所在班级的教室清洁,每个班级还都有公共卫生区,但是这种做法在高校却很少见——似乎大学生的劳动能力已经很强,已经无需培养,抑或劳动并不是大学生应该做的事情,他们只需要负责“学习”就好.
即使存在打扫教室卫生等活动,亦变成了专门为贫困学生提供的勤工助学机会.
久而久之,大学生无须劳动渐渐成为心照不宣的传统,劳动与劳动教育也离大学越来越远.
过度收费与服务品质下降
虽然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在针对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原则中早已强调:“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必须始终坚持为学校教学、科研、师生服务的方向,处理好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并遵循教育规律.改革要有利于提高高等学校后勤服务的质量和管理水平,有利于减轻学校的负担,有利于提高学校办学效益,有利于保证学校的发展和稳定”,但由于商业逐利的本质以及急于收回投资等原因,高校后勤社会化后一度出现过度收费问题,而成本则转嫁到作为高校后勤主要使用者的学生身上,偏离了高校后勤的教育属性.
例如,2019年9月,某大学秦皇岛分校有学生投诉,学校一处收取1200元住宿费的学生公寓,却要向学生收取高达14000元的服务费,和一些设备使用费.这一新闻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秦皇岛市政府为此成立联合工作组进行调查.最终工作组的通报称,相关公司存在收取增值服务费不透明、虚构成本、捆绑消费等问题.
与过度收费相伴随的一个反常但却相关的现象是,一些高校后勤服务的品质并没有随着后勤社会化以及后勤成本增加而得到提升.最为常见的一个现象是,不少大学食堂的卫生状况、就餐环境、饭菜品质与口味一般甚至很差,类似的吐槽在网上比比皆是,还有学生发出了“减肥全靠大学食堂”的调侃.
当然,这并不是说高校后勤社会化之后,必然会出现服务品质下降和价格上涨问题,而是说,现实中出现了由于管理不善而导致后勤成本虽然增加但服务品质却下降的问题.
师生关系的疏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重要的教育力量,一定频率的师生交往是教育的必要条件.
被誉为清华大学“永远的校长”的梅贻琦曾在《大学一解》中说道:“古者学子从师受业,谓之从游.孟子曰:‘游於圣人之门者难为言.’间尝思之,游之时义大矣哉.学校犹水也,师生犹鱼也,其行动犹游泳也.大鱼前导,小鱼尾随,是从游也.从游既久,其濡染观摩之效,自不求而至,不为而成.”
在以往由高校提供教师住房的情况下,很多教师住在校内,师生同在一个“社区”,见面的机会多,交流的机会相对也多.
随着后勤社会化渐趋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师住在校外甚至其他城市,师生之间的交流往往局限在上课期间,那种于校园内自然而然“偶遇”后所进行的非正式交往与交流渐渐变得奢侈.
与此同时,随着一些高校停办附属幼儿园、附属学校,或将它们交给地方,其教师子女的入园、入学也变得更为困难,一些教师出于为子女发展着想而选择离开,造成了师资队伍流失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