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知识成为营销手段 还值得付费吗?
发表于2020-06-04 16:34:40
摘要: 原标题:当 知识成为营销手段 还值得付费吗? 西方国家没有知识付费的说法,只有内容付费(paid content)。 一词之差,相距甚远。 内容有优劣之分,但

  原标题:当 知识成为营销手段 还值得付费吗?

  西方国家没有知识付费的说法,只有内容付费(paid content)。

  一词之差,相距甚远。

  内容有优劣之分,但知识必然是好的,值得追求的。比起内容付费,知识付费的称法本身自带光环,更具吸引力和蛊惑性。

  现阶段知识付费产品,主要有哪些呢?

  " 螳螂财经 " 统计了下,在喜马拉雅 Fm 付费频道的前 100 名中,36% 为儿童教育。前三名分别是《少儿英语启蒙课 · 牛津树入门至高阶(551 天登顶班)》、《米小圈上学记 · 四年级》以及《米小圈三国演义》。

  儿童教育占据榜首不足为奇,家长乐于为孩子花钱,这类有声读物也适合作为睡前故事。但排在第二的居然是缺乏实用价值的人文类,占 23%,其中不乏文学经典,包括排名第四的《红楼梦》全本有声剧、排名第六的《王东岳的中西哲学启蒙课》等。在占 12% 的有声书范畴中,也有不少优秀作品,如《三体》《平凡的世界》等,还有 10% 为历史类。

  这充分说明了人们对优质内容的向往。但这也恰恰证明了当代人的浮躁。与艰涩拗口的原著相比,有声读物门槛更低,阅读起来更轻松愉悦。

  (喜马拉雅音频付费榜排名)

  得到 APP 上销量领先的课程大多更具实用价值,包括经管类、个人提升类、心理健康类等。笔者随意试听了一本销量靠前的有声书。这是一本严谨的社科类学术作品,但试听过后,发现这不过是一篇粗浅的读后感,将原本严肃的论述拆解,把结论直接揉碎喂到听众嘴边。听众看似不费力获得知识,却丧失了学习与思考的过程。

  当然,内容浅显也是此类产品的必需。它能帮人们快速获取信息或消磨时光,得以更广泛接触更广泛的受众。由于内容浅显,坐地铁、等公交、跑步和临睡前都可以听,极大拓宽时空限制,填补碎片时间。但它只是知识的碎片而已。但如果真的需要学习,这些内容仅仅是入门。

  此外,各类公众号中也时常推出健身、美容、语言培训、理财、编程、个人提升等各类课程,不一而足。这些课程通常在 200 元以内,往往伴随折扣促销,或提供免费低价试听,吸引用户当日下单。

  万物皆可成为知识,万物皆可开发付费。知识付费课程门槛的降低,导致一些 " 知识 " 为名的平台,只是利用知识的名义,赚着营销的钱。" 学习知识,改变人生 " 的话术,常用于很多付费产品中。

  刘女士曾报名某理财训练营,试听完免费课程后,她觉得内容太过浅显,并不想继续付费。却迎来了 班主任的营销轰炸。" 我一再说明我并不属于目标消费者,那个班主任还在一直强调学习的重要性,仿佛不学就是我的损失。" 刘女士感到不悦,认为这些课程故意贴上了 " 学习 "、" 知识 " 的概念,实际只想卖课赚提成。人大金融系毕业的晓璐直接表示," 这些课程用处都不大,还不如多买些书看呢。"

投稿:qingjuedu@163.com

Copyright © 2002-2024 青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