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在电子设备的包围中,你的大脑准备好了吗?
但这两个月我也看到了电子设备给孩子带来的巨大的负面影响。
很久以前我就给 Eva 讲过游戏化的概念。她知道电子游戏对人们行为的动机有最透彻的研究,很容易就能控制人,所以她玩游戏一直都比较节制,也会去觉察自己有没有被游戏控制。偶尔玩多了,我提醒一下也就 OK 了。
但这回,Eva 被游戏控制住了,有时半夜里还会偷玩。虽然能很讲道理的和我讨论,但总会破坏自己定下的规则。动不动还情绪失控哭鼻子,一副“我也不想可我就是忍不住”的样子,让我纳闷游戏的“毒性”怎么一下子强了好多。
后来我意识到,和“被游戏控制”有关的,是电子设备包围下,不由自主分神的状态。
以前孩子们都有自己的微信账号,也在微信群聊天,但毕竟 ipad 玩得不多,一条消息一两天后回复是常态。现在整天电脑上开着钉钉,还有滥用“ding 一下”功能的推波助澜,孩子们渐渐习惯了秒回信息。于是,做作业时,上课时,甚至只是路过书桌时,都有可能掉进钉钉群,一下子被“ding”住好久。
技术的发展是如此迅猛,人类的进化完全跟不上技术的脚步。电子设备中的光怪陆离,不断刺激着大脑;习惯了高强度刺激的大脑,在做低强度刺激事情的时候就会觉得索然无味,从而就会分神,无意识地打开应用。
这个挑战,对成年人来说都很困难啊。要不然,关于自控力和专注力的书也不会那么畅销了。在疫情初期,各种让人忧心的消息铺天盖地,我就很强烈的体会到自己陷入一种信息焦虑状态中,半夜刷手机不睡,而看任何一本正儿八经的书却变得无比困难。
所以,如何有意识的使用电子设备,如何在在线与离线状态中保持平衡,是成年人与孩子都需要做的功课。给孩子的信息素养教育,一定不能少了这一环。
我感到庆幸的,就是 Eva 是一个很讲道理的孩子。只要不在闹情绪中,她会很乐意听我讲讲大脑认知科学相关的知识,然后一起进行些尝试。对抗电子设备带来的失衡,我们还在探索中。后面我会专门写文章讲讲这个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