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教育产品的反思与突围
互联网教育 to B 产品实际上相对于 to C 互联网教育公司而言在过去几年一直没有遇到风口,教育信息化产品也是一个相对比较成熟有很多巨头深耕的成熟市场,而在提供免费教育工具场景上又很容易被互联网巨头以免费模式切中大量的市场份额。
那么 to B 类教育信息化产品或者说在线教室工具的生存优势实际上是更加专业、精细化,比如小鹅通、腾讯看点让教育机构可以在微信里分享、老师可以在微信场景之中直接直播授课等;to B 类产品专门提供给地区网校免费的上课工具比如字节跳动系的清北网校。
如果既能做不到足够专业也不能做到免费,处境就相对比较尴尬。实际上,公立免费系统很多教育机构直接听从整个地区的教育厅或者教育局的,直接搭建面向全省、全市的网校系统,而互联网巨头也开启了跑马圈地,早早完成了产品推广和普及,要想真正赚线下培训机构的钱,就得能够让直播课程工具能够成为这些机构授课长期工具以及业务神器,而这对于工具本身专业度以及对于教育行业钻研也就提出了更高的挑战。
阿星认为,目前在线教育工具要想真正为培训机构以及公立机构搭建稳健的运行的授课系统,吸收教训、借鉴优势,主要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根据自身服务团队实力有序拓展客户,创业公司要重视与云服务签订合作保证云数据稳定运行以及数据的安全,不能盲目贪多求全。实际上很多单日内涌进的注册用户很多是同时在测试多个软件和系统,只要在线课堂提供商宕机一次,很多就不会再给机会了,转而成为其他项目的有效客户,等到真正要转化的时候就会发现很难成为真正有效的客户。
其次,在线教育工具必须和教育产业链深度结合,如果仅仅是提供在线交流工具实际上意义并不大,一旦学生恢复线下授课和开学之后,很多的流量其实是虚的,只有深度结合到基础教育以及相关多学科教育实践之中,甚至学校信息化系统与知识点梳理内容场景、考试场景深度融合,才能真正具有信息化产品的使用粘性。因此功夫还是在平时。
最后,to B 类教育工具还要顺应人工智能教育和智慧学校的趋势,发挥数据化的优势帮助学生减负、提升学校效率,帮助老师更好的一对一因才施教,这更加考虑在线教育项目的技术实力;在疫情期间教学系统要能够长期应用到疫情之后在线教育之中才是真正教育之福。(此处参考阿星之前文章《90% 项目都是伪 AI,到底怎样才是原汁原味的人工智能教育?》有详细解读)
疫情实际上并没有促进互联网教育发展,即使短期内出现客户爆发实际上很多在线互联网教育工具是在免费公益事情,即使是付费项目也未必能够真正服务好学校用户,这反映出在线教育工具本身在疫情期间没有真正与互联网巨头产品之间争夺流量红利的实力储备。互联网教育 to B 市场竞争实力取决于 " 平时 ",机会留给有准备的公司。
只有真正扎根于线下教育、服务于一所所学校的教育产品才能真正厚积薄发,毕竟每一个所学校背后都是千千万万的学生和孩子,真正赋能于他们发挥出互联网普惠作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也依赖行业共同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