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州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全州教育事业取得长足发展
发表于2018-11-12 17:00:35
摘要: 原标题:凉山州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全州教育事业取得长足发展 我州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不动摇,按照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思路,持续加大教育

  原标题:凉山州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全州教育事业取得长足发展

  我州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不动摇,按照“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思路,持续加大教育投入,不断优化资源配置,加快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快转变教育发展方式,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努力促进教育公平,全州教育事业取得长足发展。

  持续加大教育投入

  办学条件全面改善。大力实施“全面改薄”、十年行动计划、大凉山彝区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等工程,着力化解“大校额”“大班额”“大通铺”。配套完善义务教育学校教学用房、教学辅助用房、学生宿舍、食堂等设备设施,全面改善农村薄弱学校办学条件。西昌、德昌、冕宁、会理、宁南、会东六县(市)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通过国家认定。仅十二五以来,全州财政性教育经费累计投入达579亿元,其中,人员经费371亿元;公用经费96亿元;改善办学条件经费112亿元。2011至2017年教育支出在地方财政支出中所占比例从17.99%提高到24.67%。

  发挥职业教育扶贫优势

  提升群众脱贫致富能力。州级财政每年安排职教攻坚经费2000万元,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采取自主办学、联合办学、异地培养等方式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全州中等职业学校达到18所,在校学生3.08万人。深入实施彝区、藏区“9+3”免费教育计划,促进贫困家庭学生就业增收。每年在彝区10县和木里县招录4800余名初中毕业生到内地优质中职学校就读,累计选送16117名初中毕业生就读“9+3”免费职业教育,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96%以上。

  实施“一村一幼”计划 补齐学前教育短板。为帮助彝区农村孩子过好“语言关”、养成“好习惯”,自2015年始,启动实施“一村一幼”计划,利用村委会活动室、村小闲置校舍等富余公共资源开设幼教点。每村设一个点,每班配备2名辅导员。全州累计开办村级幼教点3100个,设立教学班3975个,招收幼儿12.67万人,选聘辅导员7816人。全州在园(班)幼儿达24.57万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83.4%。启动实施“一乡一园”工程,基本形成以“示范园”为龙头、“一乡一园”为骨干、“一村一幼”为依托的学前教育网络。

  实施“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

  突破学前幼儿语言障碍瓶颈。大力实施凉山州“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在11个深度贫困县的农村以及安宁河谷县市的民族乡镇“一村一幼”幼教点进行实施。2018年秋季学期实现“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11个深度贫困县所有幼教点全覆盖。帮助11个深度贫困县农村和安宁河谷县市民族乡镇3-6岁学龄儿童在进入义务教育前基本具备国家通用语言的沟通交际能力,切实解决民族地区学龄前儿童因不懂普通话进入义务教育后上课听不懂、学习跟不上问题。

  加强扶困助学

  杜绝家庭贫困学生因贫失学。着力构建以政府为主导、对口支援、社会参与,“奖、贷、免、减、助、补、扶”等形式相结合的贫困学生资助体系和机制,杜绝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因贫失学。仅2018年,对全州24万名学前教育幼儿给予保教费减免;免除78万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作业本费,免费提供教科书,对其提供营养午餐;对7.1万名普通高中学生给予学费减免,免费提供普通高中教科书;对30万名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给予生活补助;对3480名建档立卡家庭困难中职学生、州外就读的7173名中职学生给予资助。

  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

  夯实教育人才基础。坚持实施人才强教战略,拓宽教师补充渠道,优化农村教师队伍结构。五年来,全州公开招聘教师5536人,各县市到高校考核聘用中小学教师3145人;引进部属高校免费师范生55名,双选安置四川省免费师范生262人。自实施特岗计划以来,累计招聘特岗教师9772人,全州教职工达5.56万人。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紧紧围绕“互联网+教育”和“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主题,着实发挥好教育信息化精准扶贫、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优势。

投稿:qingjuedu@163.com

Copyright © 2002-2024 青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