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教育的三个层次,实现孩子自律自发主动!如何真正实现?
《学记》第一句话讲了教育的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是教育工作者要做到“发虑宪,求善良”,做到这个层次就能小有名气,即“足以謏闻”,所以起心动念都是善良的,都是为了学生,为了学校,为了民族,为了国家,为了世界,为了人类。有了这样的一份心,就会有好的口碑,但是还不能感动学生,不能动众。
第二层次是做到“就贤体远”,就能足以动众,学生就听老师的话,老师就有了威信和凝聚力。但这还不是 的境界。
的境界就是第三个层次“化民成俗”。不用老师管,学生能自动主动地去做,一种好的风气就形成了,这是 境界。
如何“化民成俗”呢?“其必由学乎。”学什么呢?“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学道。不是学什么都能“化民成俗”,不只是学“术”, 更重要的是学“道”。道指的是天地的自然规律,也是天地的规章制度。
为什么天地规章制度就“化民成俗”呢?每个人都遵守天地的规章制度,不就自动了吗?天地是我们的大领导,天地当大老板,我们都给天地打 工,都遵循天地的规章制度,这样还用人管吗?作为校长,如果每个老师都学了道,明了道,都知道天地的精神,都与天地同心同德,还用去管理老师吗?如果你来管,你管的也只是片面的,好多你看不见的。比如说老师磨洋工你没办法管,老师不好好上课你没办法管。校长没办法,但是天地有法。所以校长管不如天地管,天地管就是自己管自己, 天地良心,自己用良心做事,人在做天在看。这样做到“化民成俗”,就不用管了。
孩子们也是,学生们为什么要说“如果你爱我请你放开我”?其实你放开了天地没放开,他真正学了道明了道,把自己和天地同心同德,始终用天地的道来规范自己,这还用管吗?
为什么学道就可以“化民成俗”?这就是关键。因为学了道,就由天地去管理了,交给天地管理就不用领导管了,其实等于自己管自己。但是,你如果不懂这个道,就无法自己管自己。管不住自己怎么办? 天地管,感觉天地始终在看着我。《大学》里面曾子讲:“ 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就是天在看着我,地在看着我,我没地方躲,没地方藏了。
我们开车过红绿灯时要开慢点,小心点,因为红绿灯口有摄像头,怕违规被拍下来。 天是一个大摄像头,这个摄像头很厉害,你一干坏事就给你拍下来,甚至脑子里面起个坏念头,也会给你拍下来。
《大学》里面为什么要“君子慎其独也”?怕这个摄像头给拍下来。一个坏念头刚起,“啪”就被拍下来了。“ 人不学,不知道”,不知道有个大摄像头。很多人只知道红绿灯口有小摄像头,这个小摄像头好办,绕过去就好了。现在很多地方车辆都限号行驶,但限号的时候还是有很多人开车,为什么?看见有摄像头的地方绕过去就好了。但是 天这个大摄像头你绕不过去。
东汉时期有个官员叫杨震,是个非常廉洁的人。他举荐提拔了一个叫王密的人,王密很感谢他。有一次王密得知杨震路过他所管辖的区域,晚上偷偷去给杨震送金子,以表谢意。杨震拒绝了王密,王密劝杨震说,这件事很隐秘,现在又夜深人静,即使收了金子也没人知道。杨震立刻说:“天知、地知、我知、你知,怎么会没有人知道呢?”王密听了十分羞愧,只得带着礼物回去。由此,“四知”成为千古美谈,后人以此为堂号,称杨震为“四知先生”。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在这“四知”里面,我们做什么事不是你知、我知、天知、地知?哪怕没有第二个人知道,我们做事情也是我知、天知、地知,起码是“三知”。 天地这个大摄像头太厉害了。这就是为什么学道能够“化民成俗”的原因。这里还有“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句话讲的是什么事?
“人不学,不知道”,讲了道。这句话里的“君”并不是皇帝的意思,而是动词“引领”的意思,“君民”就是引领人民,提升人民,统领人民的意思。所以,古代的帝王、圣贤管理国家,管理民族,怎么管?教学为先,把教学放到前面。什么是教呢?《中庸》里讲“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为教”,教育你遵道。
《中庸》里有一段话:“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为什么古代的王者管理民众,统领民众,教化民众,要以教学为先呢?就是因为“人不学,不知道”, 通过教学让他明白道,明白天地的规章制度。
人们都知道国家有国家的法律,单位有单位的规章制度,学校有校纪,班级有班规。但是这些规章制度都必须跟天地的规章制度一致,因为天地的规章制度是自然的规律,这样人遵守起来才会很自然。“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这个道是天地的规章制度,一刻都不能离开。所以说,君子慎独。
一个人的思想和行为自然而然地要谨慎地遵守天地之道,不要违反。为什么学道能“化民成俗”?为什么学习别的不行?道是天地的规章制度,由天地来监管,就不用人来管了。为什么不用管,人就能够自然而然地遵守?因为他慎独,没人管的时候他仍然很谨慎,丝毫不逾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