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多地教育厅发文:撤销调整100多个专业 你的专业选对了吗?
本科专业的撤销调整,一直是高等教育领域备受关注的话题。今年以来,教育部已经发布了一系列相关文件,对本科专业设置工作作出指示。
4月18日,教育部印发《进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本科专业设置工作作出部署,旨在有的放矢培养国家战略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提升教育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力、贡献力,推动形成新质生产力,更好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通知》明确,高校应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区域发展急需和自身办学定位、办学条件等,提前谋划增设专业。连续五年停止招生且无在校学生的专业,原则上应予撤销。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立足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综合应用政策指导、资源配置、资金安排等措施,引导高校增设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区域发展急需紧缺专业,建设特色优势专业群,淘汰不符合经济社会发展和学校办学定位的专业。
3月19日,教育部公布了2023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并发布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此次专业增设、撤销、调整共涉及3389个专业布点,其中新增布点1673个、撤销布点1670个;工学所涉专业数量最多,有1322个,占比39%。此外,还新增了24个专业,包括足球运动、咖啡科学与工程、生态修复等专业,在之前的本科专业里并不多见。不仅如此,还新增了许多热门领域专业,比如智能视觉工程、软物质科学与工程、大功率半导体科学工程等。
今年1月,教育部印发《服务健康事业和健康产业人才培养引导性专业指南》,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引导高校加快布局建设一批具有适应性、引领性的新医科专业,包括医疗器械与装备工程、老年医学与健康、健康与医疗保障、药物经济与管理、生物医药数据科学。
撤销调整专业,高校在行动
近期,随着2023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公布,一些省(直辖市、自治区)也陆续公布了2023年度专业调整的相关数据,其中,许多省份的高校都对本科专业进行了更进一步的调整。
从相关统计中可以看出,各省各高校在对2024年本科专业的调整中,新设的工学门类专业较多,并且新兴交叉专业的占比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注重交叉融合的智能化专业、人工智能以及数字化相关领域的专业创新。例如,数字经济、人工智能、智慧工程、智能建造等专业成为多所高校新增布点的热门专业,这些专业不仅与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紧密相连,也是国家战略新兴产业急需的人才领域。
值得一提的是,各省厅的文件中也多有提到,对普通本科专业健全预警、退出机制,对就业率低、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专业点,依法依规逐步淘汰。一方面,不断优化专业结构,可以使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更加适应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也将促使高校加强自身的办学定位和特色优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形成更加多样化、特色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以四川省为例,2023年度四川省新增的47个专业,呈现出以下三个特点:一是交叉融合的智能化专业不断涌现:西昌学院增设智慧农业等专业;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增设机器人工程专业;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增设人工智能专业。二是特色专业加快建设:成都体育学院增设足球运动专业,是全国首批开设该专业的30所高校之一。三是数字经济专业人气旺盛,有4所高校增设数字经济本科专业,占经济学门类增设专业的80%。
2023年度四川省撤销本科专业64个,与2022年度的22个相比,增加了近两倍,可见四川高校在调整学科专业结构上动了真格。此外,不少高校撤销的专业超过5个:西南石油大学、西华师范大学、内江师范学院、四川音乐学院均撤销了5个专业;四川师范大学撤销了6个专业;西昌学院、四川大学锦江学院撤销了7个专业。撤销的专业有“城市管理”“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秘书学”“旅游管理”“投资学”“广告学”等。
综合来看,高校学科专业的优化调整需结合自身办学定位、特色与优势,聚焦国家战略和区域产业发展需求,并综合考虑生源、教学和就业质量等多方面因素,以此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区域发展和产业升级,并促进毕业生就业质量的不断提升。
专业优化调整机制,还需不断探索
对于高校而言,通过持续开展专业综合评价,开展专业结构优化和调整工作,是推动专业建设内涵式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从高校角度来看,影响专业优化调整的因素可以归纳为招生、培养、就业三个方面,对应本科生教育的三个主要环节,专业优化调整工作可从围绕这三个主要环节开展定性定量综合评价入手,全面分析专业现状,以获得后续的优化工作依据。
表1 某校各专业培养过程主观评价指标表现
数据来源:麦可思—某本科院校第三方调查报告
同时,对于不适应国家发展、招培就主要环节出现问题的专业,高校也需要及时作出调整。根据当前院校评估、专业认证的要求,学校应该依循产出导向的理念进行专业建设,在这过程中,也需要通过利益相关方的主观调研给予专业一定的参考。例如在调整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的环节中,需要充分调研本专业当前及未来培养面向的行职业对毕业生知识能力素质的需求程度(表2),再结合核心雇主的具体访谈结果,确定人才培养的具体规格,从而为后续的课程体系调整、教学内容制定、师资队伍及软硬件匹配等提供优化方向。
表2 某校用人单位反馈主要行业类的知识、能力、素质需求情况
注:需求程度满分5分。
数据来源:麦可思—某本科院校第三方调查报告
专业调整,一直是高等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技术的不断进步,对高等教育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这就要求高校必须紧密关注市场动态,及时调整和优化专业设置,以满足国家和社会的需求。如何有效调整专业结构、深入开展专业内涵式建设,健全优化高校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还需要相关部门和高校一起进行更深入地思考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