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2035年人均预期寿命达到80岁以上
5月20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简称《规划》),在公共卫生体系、国民全周期健康、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等诸多方面提出规划措施。
《规划》中提到,2015年至2020年,我国人均预期寿命从76.34岁提高到77.93岁,婴儿死亡率从8.1‰降至5.4‰,孕产妇死亡率从20.1/10万降至16.9/10万,主要健康指标居于中高收入国家前列,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下降到27.7%。
与此同时,我国仍面临多重疾病威胁并存、多种健康影响因素交织的复杂局面。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处于大流行状态,新发突发传染病风险持续存在,一些已经控制或消除的传染病面临再流行风险。慢性病发病率上升且呈年轻化趋势,患有常见精神障碍和心理行为问题人数逐年增多,食品安全、环境卫生、职业健康等问题仍较突出。同时,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康复、护理等需求迅速增长。优生优育、婴幼儿照护服务供给亟待加强。
《规划》提出,到2025年,卫生健康体系要更加完善,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逐步健全,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应对能力显著提升,中医药独特优势进一步发挥,健康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人均预期寿命在2020年基础上继续提高1岁左右,人均健康预期寿命同比例提高,孕产妇死亡率从16.9/10万降至14.5/10万以下。
展望2035年,建立与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相适应的卫生健康体系,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更加完善,人均预期寿命达到80岁以上,人均健康预期寿命逐步提高。
提高重大疫情救治能力
《规划》提出,要提高疾病预防控制能力,明确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职责定位,创新医防协同机制,加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技术指导和监督考核,建立完善人员通、信息通、资源通和监督监管相互制约的机制。探索推进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专业人员参与医疗联合体工作,推动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与县域医共体协同发展。
《规划》还提到,要完善监测预警机制,健全应急响应和处置机制,提高重大疫情救治能力。
全面提高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含中医医院,下同)感染性疾病科和发热门诊、留观室服务能力,全面提升急诊、重症、呼吸、检验、麻醉、消化、心血管、护理、康复等专科服务能力。进一步完善地市级传染病救治网络,提高县级医院传染病检测和诊治能力。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防控能力。提升边境地区执法执勤力量科学应对重大疫情能力。
建立符合中药特点的质量和疗效评价体系
在全方位干预健康问题上,《规划》强调,要普及健康生活方式,全面实施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推进“三减三健”(减盐、减油、减糖,健康口腔、健康体重、健康骨骼)等专项行动。实施国民营养计划和合理膳食行动,倡导树立珍惜食物的意识和养成平衡膳食的习惯,推进食品营养标准体系建设,健全居民营养监测制度,强化重点区域、重点人群营养干预。
《规划》还提到,要强化慢性病综合防控和伤害预防干预。一方面,提高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等重大慢性病综合防治能力,强化预防、早期筛查和综合干预,逐步将符合条件的慢性病早诊早治适宜技术按规定纳入诊疗常规;另一方面,实施交通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减少交通伤害事件的发生。加强儿童和老年人伤害预防和干预,减少儿童溺水和老年人意外跌倒。
《规划》要求,要促进国民心理健康,提高精神卫生服务能力,加强抑郁症、焦虑障碍、睡眠障碍、儿童心理行为发育异常、老年痴呆等常见精神障碍和心理行为问题干预,完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多渠道管理服务。
《规划》还要求,要加强环境健康管理,强化食品安全标准与风险监测评估,保障药品质量安全。完善国家药品标准体系,推进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建立符合中药特点的质量和疗效评价体系。
开展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教育
在全周期保障人群健康方面,《规划》从生育服务、妇女儿童、老年人等多个方面做出要求。其中提到,对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前的独生子女家庭和农村计划生育双女家庭,继续实行现行各项奖励扶助制度和优惠政策。
《规划》提到,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提供普惠托育服务,发展集中管理运营的社区托育服务网络,完善社区婴幼儿活动场所和设施。支持有条件的用人单位单独或联合相关单位在工作场所为职工提供托育服务。加强对家庭的婴幼儿早期发展指导,研究出台家庭托育点管理办法,支持隔代照料、家庭互助等照护模式,鼓励专业机构和社会组织提供家庭育儿指导服务。
对于儿童和青少年群体,《规划》要求,要加强对儿童青少年贫血、视力不良、肥胖、龋齿、心理行为发育异常、听力障碍、脊柱侧弯等风险因素和疾病的筛查、诊断和干预。指导学校和家长对学生实施防控综合干预,抓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加强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和服务,强化儿童孤独症筛查和干预。推广青春健康教育工作,开展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教育。
对于老年群体,《规划》要求,强化老年预防保健,提升老年医疗和康复护理服务水平,提升医养结合发展水平。推动开展老年人健康综合评估和老年综合征诊治,促进老年医疗服务从单病种向多病共治转变。到2025年,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设立老年医学科的比例达到60%以上。完善从居家、社区到专业机构的长期照护服务模式。
《规划》还关注了职业健康问题,要求强化职业健康危害源头防控和风险管控,完善职业病诊断和救治保障,加强职业健康促进。
实施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
《规划》要求,要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如推行预约诊疗和日间服务,推广多学科诊疗,创新急诊急救服务,强化医防融合等等。同时也要求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加快补齐服务短板。
《规划》还提到,要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健康服务中的作用,推进中医药博物馆事业发展,实施中医药文化传播行动,推动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发展中医药健康旅游。
《规划》强调,要开展中医药活态传承、古籍文献资源保护与利用。提升中医循证能力。促进中医药科技创新。加快古代经典名方制剂研发。加强中药质量保障,建设药材质量标准体系、监测体系、可追溯体系。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构建符合中医药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健全中医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和全科医生、乡村医生中医药知识培训机制。
同时,在健康产业方面,《规划》要求,要推动医药工业创新发展,促进高端医疗装备和健康用品制造生产,增加商业健康保险供给,推进健康相关业态融合发展。
对应各项规划,《规划》还提出了四大专栏项目,分别为构建强大公共卫生体系项目、全方位干预主要健康问题和影响因素项目、生命全周期健康保障项目,以及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项目。其中,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项目中,《规划》提到,要实施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药品、高值医用耗材集中采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