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融资13亿元后,编程猫新的增长曲线在哪里?
11月20日,编程猫正式宣布完成13亿元D轮融资,这也是目前少儿编程赛道内单笔融资金额的最高纪录。至今为止,编程猫历史累计融资金额也已经达到了25.5亿元。
数据方面,编程猫2019年营收超过10亿元,今年疫情期间单月营收超过1.27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倍。而此次公告显示,目前编程猫单月营收已经超过2亿元。
如今站在2020年的末尾回望,在这被疫情打乱的一年,发展依然迅速的编程猫都做了什么,其背后的逻辑是什么?此前编程猫创始人兼CEO李天驰曾提及,今年的目标是做到一千家线下门店,放缓扩张速度,并将线上线下、校内校外作为发展重心,这些规划是否成功落地,又经历了哪些变动?多知网采访了编程猫COO陈婉青,在编程猫的业务条线、组织架构与发展规划等方面一探究竟。
01
矩阵化阶段:拓展年龄段与业务覆盖,组织结构“去中台化”
今年,编程猫正式推出了低幼端新产品:小火箭幼儿编程和探月少儿编程,分别针对4-7岁和8-12岁的青少年,采用AI录播+社群辅导的教学模式。
两个产品均孵化于编程猫团队中工作室独立研发的项目,经历了2018年早期的艰难摸索,在2019年恰逢录播市场的红利得到快速发展,如今在正式推出品牌后,已经位于编程猫的主营业务位置,成为了第二条增长曲线。
编程猫有自己的内部孵化机制——工作室项目制,这是编程猫特殊的运作方式,比如小火箭项目就是在这样的创新机制下诞生的。
小火箭项目的诞生戏剧性十足。其负责人是出生在1993年的年轻人,在编程猫团队里做过市场拓展、地推、商务对接,参与过下沉项目“编多多”(该项目以失败告终),后来在资源不是特别集中的情况下,在2018年带领工作室默默开发了小火箭幼儿编程。2019年7月,小火箭才正式成立部门,此后,这位年轻人管理上千人,在几个月内将业务从零带到千万级。
在编程猫,团队整体非常年轻,约95%的员工为90后,比较重视自由度和创新性,鼓励年轻人去捕捉市场的关键点。于是,每个创新工作室根据对市场的判断进行用户需求分析,独立开发产品,公司会予以资源调配支持,对于工作室的发展,有时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结果。
陈婉青告诉多知网,一个独立项目孵化的过程中,编程猫通常围绕两个重点进行审视:一,项目是否真的符合市场需求,是否有市场的机会;二,这个团队的组织能力是否能够匹配这个机会。
一看市场,二看团队,这是编程猫以工作室创新为核心的孵化逻辑。
以低幼端新产品举例,低幼端的录播产品价格亲民,学习形态具有很大市场机会,同时,这两支团队的人数都是由个位数发展至几十人,在产品开发、运营等方面具有较为扎实的基本功。因此,两个产品能够在创新业务中脱颖而出,最终成为重要产品条线。
不过,新条线同时也催生了一个问题:低幼端业务与编程猫原有的主营业务具有较大差异性,面对用户的不同需求和特质,不仅产品逻辑难以复制,资源复用率也较低。
在编程猫原有的组织架构中,由于主营产品线单一,编程猫采取职能划分的形式进行组织结构设计,如教研、运营等板块。然而,考虑到经营方式、产品形态以及两条业务线的不可复制性,编程猫在组织结构上做出了一个重要决策:去中台化。即,打破原本僵化的大中台结构,让每一条线成为更加独立的部门和系统,能够更高效、自由地调用产研等方面的资源。
目前,编程猫内部按照产品线划分部门,部门内部配齐资源,独立运作,随时根据团队需要调用资源。
而当多条主营产品线同时运作,就会出现资源调用率低、分配不合理等问题。
许多公司在产品规模化、矩阵化后,都会采用大中台的方式进行降本提效。而编程猫之所以反其道而行之,也是基于业务自身的特性以及发展阶段。基于当下这个时间节点,“最重要的是提效,要很快的速度。先要把新的产品线做起来,让它健康独立地长大。”
在低幼端的探索完成后,编程猫“矩阵化”新阶段颇具成果。矩阵化阶段,即大班、小班、1对1班型全覆盖,线上线下、公立校内外业务全覆盖,幼小到大学生年段全覆盖,也是编程猫自2015年来经历了产品化、商业化、规模化之后的新阶段。
在产品矩阵趋于完善后,编程猫的重心将转移至如何更好地进行产品分层,满足不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02
布局线下合作的系统需求,产品分层是新关键
另一方面,编程猫在B端的业务一直是一个重头戏。
编程猫是最早探索线下合作校的在线编程品牌,此后,2019年6月,编程猫正式推出“百城千店”计划,在线下合作上持续快跑,以超过预期的速度达到了600家合作门店。但快跑之后,问题也随之而来,品控成为其中最大的难点。
今年,编程猫将重点转向了运营健康度。李天驰曾告诉多知网:“大部分的店是近两年开的,需要一些沉淀。”
2019年下半年,编程猫开始对合作方进行回访,对其中经营不善的机构无条件召回。编程猫内部搭建有一个几十人的团队专门负责线下门店扶持,并从教研、教学与经营三个方面进行全方位辅导。今年,编程猫进一步加大了门店教研侧的投入,做最底层的迭代,并在教学侧继续提供师训,此外,还有40余位“训练师”亲自去线下帮助门店进行运营管理并提供指导。
编程猫将线下的支持进一步细化。举例来说,在运营方面,编程猫会负责管理线下店的物料,甚至朋友圈的宣传素材也由编程猫统一全国投放,进行精细管控。
而在健康度的考核方面,编程猫主要通过每月经营数据、学员满意度等项目的考察来完成。建立在线上线下的数据流通是紧密的、双向的,但并不仅仅用于健康度的监控,用户的数据反馈更需要用来反哺编程猫的工具和内容。除此之外,课程安排、教材物流也能够及时同步,更重要的是,如果合作方在经营上遇到障碍,总部能够更快速地做出支援。
此前李天驰曾表示,数字化链路在系统级别上的打通是最重要的。而这一次,谈及线下合作校,陈婉青给出了她的观点:“上一个时代传统意义上的线下合作,非常依赖于对人的管理,而在这个时代则是靠标准化的教学产品,以及一个好的系统。门店一定不能靠人去管,而是靠系统去管。”
今年春季,编程猫推出“谷雨”平台,涵盖销售招生、人事管理、教务行政、上课授课几大模块。一经推出,谷雨系统立刻与100家机构达成合作,而大半年以后,谷雨系统似乎已经成为编程猫线下合作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支持。
数字化系统的完善意味着课程、学员以及门店经营的标准化管理。编程猫的线下合作方也乐于得到更清晰的数据、更科学的管理,以及最关键的:总部的资源共享。
换言之,系统是线上线下共享资源的路径。各地区的门店能够通过线上对于某具体区域的数据进行精准获客,而线上同样可以通过门店导流推荐的形式进行线下客源转化。
在陈婉青看来,线上化的产品天然更易进行标准化的复制,在底层上具备线下落地的可能性。过去线下品牌合作的风险在于,单纯授权了品牌,却没有提供标准化的产品和管理。但基于在线教育在技术方面的完善,无论是产品还是经营上,都逐渐能够摆脱“人与人”的管理模式,转变为“人与系统”。
而在这个时代,当底层的问题已经得到解决,其难点将转移到产品的分层上来。
“有了统一的数据与系统管理后,最关键的就是为不同需求的客群提供差异化的产品。”
当然,地域只是用户需求差异化的一个分支。大跨度的年段,以及公立校与机构端的覆盖,则构成了这个问题的另外两面。
编程猫在公立校端的业务推进已经较为成熟,主要依托底层工具体系、教材与师训。目前,教材方面已有粤教版、湘教版《编程教育》及教育部装备中心版《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等相关教材采用了编程猫的工具。
综合来看,年段覆盖4-16岁、校端与机构端覆盖200余城市,使用户的年龄与地域差异又产生了进一步细化。于是就如上文所说,对于此时的编程猫来说,产品分层问题成为了当务之急。
基于不同年龄、地域以及校端和机构端的差异,用户诉求的差异体现在很多方面:需求升学方面的帮助,注重等级考试与赛事证书;部分地区编程进校成为学科,因此需求“学科教育”,提升成绩;需求与时代接轨,需求未来科技素养的培养。
不同年龄的教学产品会按照年段划分为不同部分,地域也同理,虽然各不相同,但也存在一定相似之处。因此,编程猫目前的解决方案是,首先调研各区域用户有哪几类不同的需求,根据需求准备几类不同的标准化产品,然后投入线下,在反馈与改良后实行规模化。
03
下个目标在海外?
在产品矩阵化、差异化的规划外,编程猫也瞄准了海外市场。
陈婉青透露,目前,编程猫团队内部正有工作室在做海外项目的相关设计,并且已经投入了一年的时间。
编程猫非常关注国际市场,有专门的海外事业部负责海外推广。据了解,欧美及东南亚国家目前对编程教育都较为关注,这也是目前的重要潜在市场。
“我们原以为中国的产品只能卖到东南亚去。”陈婉青说,通过探索一些欧洲国家市场,却意外发现那里的家长对编程教育的诉求远远超乎想象。在那里,用户并没有多少成熟的在线产品可以选择,而这正是机遇所在。
到底什么形态的产品更适合海外推广,这是编程猫正在摸索的问题。“如果未来想实现规模化和标准化,一对一或许不是最好的方式。”同时,对于学习自主性更强的欧美国家学生来说,自主学习的体验更受重视和青睐,这与国内已经成熟的产品具有非常大的差异。
目前,海外市场的探索还处于研发阶段。在部分东南亚和欧洲国家,编程猫已经开始C端产品的试水和打磨。
当然,在以上的判断与决策背后,编程教育自身的特殊基因奠定了底层逻辑:编程是一门独立的“世界语言”,并且基于工具使用,不一定需要真人。因此,无论在教学内容还是形式上,编程教育都天然更适合出海,更适合全球化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