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戴庆:新工科背景下校企融合人才培养新模式探索
2018教育科技大会“高教风向标——产教融合”分论坛上,北京城市学院大数据学院副院长戴庆发表了《新工科背景下校企融合人才培养新模式探索》的主题演讲。她主要分享了北京城市学院大数据学院的校企合作模式以及发展历程,为大家分析了目前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一些解决方案。
以下是戴庆的精彩演讲实录:
今天我主要从校企合作发展历程和大数据学院建设理念跟大家说一下我们是如何做产教融合的。
学校进行订单式人才培养,完成企业人才需求的“最后一公里”
首先介绍北京城市学院校企合作的发展历程,主要是2010年、2012年、2013和2016年几个重要的时间节点。
北京城市学院从2010年我们开始面向企业需求的订单式人才培养。在订单式人才培养之前,其实我们浅层次的校企合作曾经最具代表性是请企业老师到学校任教,或者我们带领学生到企业参与实习,比如说类似专业导论课、实习实践的短期课程,都是我们浅层次的校企合作的代表。
由于校企合作逐渐深入,2010年大数据学院在信息学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信息学部与联想集团、北京地铁一分公司联合成立面向企业需求的订单式人才培养,完成企业对人才需求的“最后一公里”,学生进入企业就不需要再经过员工3-6个月的培训,实际上是缩短了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距离,使得学生很快的融入企业真实的环境。
2012年,在校企合作中进行三融合两循环的工学交替。三融合主要是校企合作、工学融合、学作融合。培养学生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在四年的校企合作过程中分为学校、企业、学校、企业这么两个循环的阶段来完成,北京城市学院完成了从点到线的校企合作发展形式。
到2013年,校企合作全面进入了与企业共同研发课程的阶段,把企业的前沿技术引入课程体系,实现了课程体系与行业标准的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技能点对接,使得学生能够在毕业后迅速的融入企业技术链条的某一个技能点中。既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也为企业的员工培训提供了校内的实践环节,学生出了学校就已经是企业的准员工身份。
到2016年,我们学校与慧科教育集团共同创立了阿里云合作班,企业导师带领学生进入走进阿里巴巴,以准职业员工的身份感受企业文化,从招生宣传到课程体系,到实习实训,全链条人才培养过程,都由学校和慧科教育集团共同完成,当然,我们也签署了相应的协议。
到2017年,我们成立了大数据学院,后面还会有专门的介绍。
政策困境、模式单一、层次低,校企合作问题如何破局?
校企合作也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说政策困境,“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但没有明确的政策和资金上的配套措施;合作积极性不高,难以形成紧密型的校企合作模式;合作的可持续性不强,形式单一,难以满足企业的需求;技术合作松散,学校没有办法融入企业的核心技术开发团队,企业的核心技术开发也难以走入校园;课程体系的改革以及建设力度有待提升,学校与企业完全不同的“技术”体系,导致行业的前沿技术、学校的学科体系无法充分融合;企业师资稳定性无法保证,企业师资时间、精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专职教师的差异;合作层次有待提升,难以与行业内知名企业建立合作关系。
当然,我们也在不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
第一,我们最大的特点是体制机制的灵活,可以结合国家、区域以及人才的需求,调整设立或者优化原有专业,比如说我们去年申办了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今年获批并且开始招生。
第二,如何提高企业参与的积极性,让企业真正培养学生,答案是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只有企业真正参与到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中,他才知道我们培养的人才是不是社会、企业需要的,我们的课程体系对学生的培养,能否达到实践能力的有效提升。
第三,不断探索多种合作模式。从最浅层次的物理混合模式到化学化合,从生物嫁接到生态共融,多种不同的校企合作层次。
第四,制定大数据学院核心组例会制度,制定企业师资管理及服务办法,尽量协调解决企业师资排课、上课等过程中的问题。
第五,建立校行专业指导委员会,打通与知名或龙头企业的合作渠道,建立与学术界的联系,指导制定专业发展规划,学校为校行指导委员会提供专项经费支持。
校企共研共建大数据学院
下面我简单说一下大数据学院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成立的,首先来看一些国家发布的文件,正是这些政策性文件成为大数据学院成立的基石。
特别注意的是,北京大数据和云计算发展行动计划中指出,大数据和云计算到2020年创新发展体系整个架构会基本完成,北京会成为全国大数据和云计算的创新中心、应用中心和产业高地。
2017年,北京城市学院阿里云大数据学院正式成立,当时有三个专业方向,实际上是两个专业,专业工程和软件工程,然后软件工程下面有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所以我们列出来的是专业方向有三个。
北京城市学院是一个产业型学院,同时是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项目实践单位,大数据学院的新教学模式、运营模式、管理模式、培养模式,作为一个项目的主要内容,申办了新工科项目。大数据学院在培养定位、培养模式和发展目标上,有别于其他专业。这标志着从传统的学科建设范式转变为新工科背景下的工程应用实践型人才的培养。
在共研共建的机制上,共建大数据学院咨询委员会,成员由阿里、慧科等企业以及其他高校共同组成。研究与咨询学科专业发展方向以及学科专业建设中的重大问题;推动校企联合共研共创,审议与指导高水平、高级别学科专业建设与科研社会服务项目;指导高水平团队建设。
共建课程体系主要是利用校企优势资源构建了以技术为主线,辅以理论支撑的逐层递进动态开放式的课程体系,同时,我们也进行了一些新型课程的共研开发。比如说今年4月份,我校开办了面向全校各专业学生的数据科学训练营,不再局限于编程能力、行业背景,我们只要通过这一门课,让学生具有用数据讲故事、团队协作的能力。
在引导学生成长方面,大数据学院具有三方合作的特点,除了学校自有的专职导师,还配备企业班主任和辅导员。专业导师是导学导能,企业班主任是助推成长,辅导员老师主要是培思辅成。
大数据学院除了在政策层面上、在共享共建机制上,在课程体制上,我们还在硬件上做了投入,是北京城市学院对大数据学院建设给予的帮助。去年年底,我们第一期1000多平米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动式学习环境全面竣工,现在开始使用不到一年的时间。
最后愿校企合作培养的人才“四有”,有人味,心地善良;有情怀,温暖阳光;有胆识,直面忧伤;有心胸,天宽地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