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真实故事:放弃考公考编,我改写了自己的命运
北京某大学毕业的33岁单身女生,在陕西一出租房里饿死的文章,看得让人窒息。
再加上看到这个故事的时候,正好是中元节,那整晚睡得都不踏实。
她的故事激起了公众广泛关注和讨论,我忍不住想讲讲我自己的故事。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我差点成为她……
01
— Dr小鱼 —
因为穷,我放弃了考公和读研
我和这位女生有很多相似之处。
西北农村出生,家里贫穷,普通大学毕业,父母封建迷信的条条框框一堆。
但我和她又有不同之处。
没有父母支持,没走考公考编之路,至今仍在努力活着。
我为她的遭遇感到惋惜,但无法共情,也满怀疑虑。
我想不通考公10年没上岸,为什么还不停止这份执念?
我也想不通大学会计专业毕业,连一个能养活自己的工作都找不到吗?
到底是残酷社会的羁绊,还是心头有枷锁,亦或者另有隐情?
逝者已矣,心中的疑惑终无答案。
回看来时的路,我觉得毕业三年来自己做过的最正确的选择就是没有随大流加入考公考编队伍。
我大学读的是语言类专业,就业方向比这位女生还狭窄。
毕业时,我们专业的主流是考教师编,其次是考公,就连大学辅导员都会不断督促我们走这些路。
我们宿舍五姐妹,除了我,都一门心思考公考编。
班里的情况也差不多,毕业时要么考研,要么考公,直接就业的是少数。
从我了解到的情况来看,考公考编首次就能上岸的人很少,好几个年级前几名的同学都是两年起步。
剩余熬不住的,最终不得不找份工作,然后会边工作边考公考编。
我从未想过考公考编,大三大四好朋友劝我要做备选方案时,我也始终没动摇。
大三下学期没多少课的时候,我尝试过考研。
分数出来与某语言类高校差几分,辅导员让我调剂到一些偏远地区的学校,我没听他的话。
放弃读研以及不去考公考编,真实原因就一个:因为穷,因为没钱。
我读大学读得非常艰难,大四刚交完学费时,要不是有之前存的奖学金,我真的快身无分文了。
大学四年我的养父母从没管过我,任何经济支持也没有,好在我节俭,花销也少。(我的故事:1岁没妈,18岁没爸,她在深渊里爬了25年)
当然我也知道爸妈困难,从未向他们求助过,生活费都是自己想办法兼职挣。
再看看那位去世的女生,上学期间花销不愁,毕业考公和租房费多少也有家人支援,想想还挺羡慕。
可无经济来源,考公那几年谁养我?读研学费每年大概8000,哪里又会白白冒出钱?
因为没钱,我放弃了考公,也放弃了读研,但我从未后悔过,反而很感激自己当初的选择。
02
— Dr小鱼 —
找实习被拒,非名校被歧视,
我像野草一样顽强生存
大四下学期我直奔北京,找实习工作机会。
实话说,坐上火车的那一刻,我也挺害怕的。
没名校学历,没经验,没资源,没人脉,面试不通过怎么存活?
这种担忧和害怕仅仅存在过一瞬间。
我暗自给自己打气,有手有脚,刷盘子、当服务员也不至于饿死吧?
在校时,我陆续就在一些招聘APP上投递简历。
前期均石沉大海,大概投了四五十多家后,才有两家公司约我到北京线下面试。
一家是小说出海业务,面试时主管直接翻出他正在看的英文小说让我阅读,看完复述讲了啥,最后被拒。
第二家科技教育类,面试姐姐跟我聊,男主管全程拉着鞋帮子脸,略带讽刺地似笑非笑。
末了说了句,“我们这里清一色清华、哈佛的...”,就直接走了。
那是我第一次感受到了 的学历歧视,在地铁上心里翻江倒海。
回到出租屋,我要求自己迅速忘记伤痛,复盘面试过程,分析自己的优劣势,调整方向继续海投。
一两周后,终于才有公司愿意聘用。
那是一家小型广告公司,招我其实就是招个实习生打杂,我去这家公司相当于要放弃专业重新换行,但我没想那么多,只想着先活下来再说。
那几个月我从零开始疯狂学习,学写各种文案;周末加班顶着艳阳出去拍视频;跟着领导在实操中摸索剪辑.....
根本没有时间内耗,放下期待,不奢望关注,只管默默做好,实现经济独立才有体面。
实习结束后因为有作品,有经验,在毕业之际,我成功收到了一家头部教育名企的Offer,工资从实习期的四千到拿完绩效接近一万。
从快身无分文到除去吃住行,还能存下一笔储蓄,这是我做梦都没想到的。
生活是残酷多难的,初入职场不会做事、被骂哭过、遭受过学历歧视、经历过冷眼.....
但我始终觉得人生已到达谷底了,再坏也坏不到哪里去。
只要有重新出发的勇气和信心,就终会好起来。好好活着,才是要坚持的执念。
我现在来到深圳,做着自己喜欢的工作,感受着这里的奋斗文化与现代化,很感谢自己当初的勇敢坚定......
03
— Dr小鱼 —
放弃抱怨原生家庭,才是成熟的开始
我多么希望这位女生的故事是作者编造的。
但现实就是这么冷血,警方已证实,确有此事,只不过某些细节有待商榷。
现在想想如果她能放下执念与身段,和我一样先粗糙生存,解决温饱,或许就不会走到这一步了。
但我也能理解她这种放不下的心境。
在我们西北很多落后的地方,村里出现名校生很稀罕,往往会被当成村里的骄傲和希望。
该女孩成绩优秀,寒窗苦读进一线城市的大学,一腔热血考公改命,是当地所有人都期盼的发展路。
结果屡次落空。寄托了太多亲友的期望,无形之间承受了太多压力,忽然之间就成了别人的笑谈,颜面扫地,世界坍塌,拉黑了所有人,孤独死去。
我看到有网友把锅扔给了原生家庭,认为要是父母多给她一些温暖和爱就好了。
当初遭遇挫折、没有经济来源、受委屈时,我也抱怨过原生家庭。
心想要是爸妈富裕些、指导多些、会规划、多关爱我下,也不至于活得那么惨,也不至于在人情世故中畏畏缩缩,更不至于起早贪黑生活还是毫无起色。
随着年龄增长,又见识到更多高知家庭,我才明白一个道理:
抱怨原生家庭解决不了任何问题,我们底层孩子的父母大多都认知受限。
他们面朝黄土,守着一亩三分地,光是维持自己的生计都很艰难了,哪有精力教我们。
就算有精力,灌输给我们的还是那套陈旧的观念,还不如散养式,免受毒害。
比如,最夸张是直到现在我爸妈还以为,毕业后存在包分配这一说法,大学生找到好工作很简单。
即便他们会外出务工,也遭遇了很多挫折,一堆负面的经历,向下传导,孩子也会戾气肆起,负能量爆棚。
但我知道爸妈是爱我的,只是在经济上给予不了帮助,人生方向上给不了有效指导。
或许我的成熟与觉醒,是在明白父母不易后,不抱怨原生家庭,不苛求他们,而是选择自我和解。
人生受的苦,都源于在环境、行动和能力这三个层面里不停挣扎。
要跳出这些限制,只能向前看。
先积攒能力,直面困境做出行动,去到更适合自己的环境,一切都会豁然开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