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年前他拒绝保送,高考703分,投11封美国入学申请,全部被拒
发表于2024-05-23 14:30:16
摘要: 原标题:12年前他拒绝保送,高考703分,投11封美国入学申请,全部被拒 距离2022年高考还有两个月,数以千万的学子将在这场举国关注的考试之后,展开人生

  原标题:12年前他拒绝保送,高考703分,投11封美国入学申请,全部被拒

  距离2022年高考还有两个月,数以千万的学子将在这场举国关注的考试之后,展开人生新的篇章。

  而12年前的高考,北京诞生了一位“ 学霸”,其他学子还在为考试准备最后冲刺时,他却提前收到北大和清华抛来的橄榄枝,“选清华还是北大”这个很多人童年苦恼的问题在他身上成为现实。

  他叫李泰伯,在人大附中里被称赞为“才貌德三合一”的领导级别人才,高中曾三次获得奥林匹克数学竞赛全国一等奖,甚至还与老师一起开办了一门选修课。

  2010年高考放榜后,他以703分的总成绩,成为了当年的北京理科状元,一时风头无两。

  当众多媒体争相报道这位18岁的少年时,一个消息却让他在短短数日跌落神坛,人们从津津乐道他的成绩到口诛笔伐他的实力。

  原来,高考前夕,李泰伯没有接受北大的保送邀请,而是用英语写了十一份入学申请书,邮寄给哈佛、普林斯顿等11所世界 名校。

  当所有人都在好奇这位天之骄子将归属哪所名校时,结果却出人意料,11所美国名校都拒绝了他的入学申请。

  一夜之间,天才少年跌落凡尘,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高分低能”、“失宠的高考状元”、,“应试教育的牺牲品”……唱衰嘲讽之声不绝于耳,当初有多少赞美,如今就有多少批评。

  被世界名校拒绝后的他,做出了怎样的选择?12年过去了,如今的他变成什么样了呢?

  初露锋芒,从小展现出“天生的领导能力”

  1992年,一个北京家庭里,李泰伯出生了,他的父母都是高级知识分子,家庭学习氛围浓厚。

  为了给儿子起一个好名字,父母翻遍了四书五经,最终选用了《论语》中“泰伯”二字,希望孩子可以成为一个德才兼备的人。

  这个名字饱含望子成龙之意,事实上,他也确实不负父母的期待。

  1998年,李泰伯到了上小学的年纪,父母对他的教育非常上心,为他选择了丰台第一小学,这是当地一所较有名气的小学。

  小学期间,李泰伯初露锋芒。据老师回忆,

  “他拥有天生的领导能力,在做班干部的时候一直是老师的得力小助手,很多老师都喜欢他。”

  小小年纪的李泰伯不仅学习成绩优秀,还体现出较强的领导能力,多次被选为班长,帮助老师处理班务的同时,还会针对同学们的意见向老师提出见解,在老师眼中,他是一个负责的班干部。

  除此以外,他从小就表现得灵活有主见,比如当同学向他请教学习问题时,他不仅会热心地一帮到底,还会根据同学的不同情况调整教法,比老师还有耐心。

  生活中,李泰伯不是死读书,他有很多兴趣爱好,书法、绘画、象棋样样精通,还会弹钢琴,曾自己作曲给父亲创作手机铃声。

  如果你看过他家的书架,一定会惊叹那些琳琅满目、涉猎繁多的书籍,他的妈妈曾说:

  “这孩子什么书都看,哲学的书也看过很多。”

  从自小喜欢的物理,到发人深思的哲学经典,再到看似没有用途的插画,他都读得津津有味,知识就像一席珍馐,而他从不挑食,对一切未知都感到新鲜有趣。

  一路“开挂”的名校生涯

  这样一个父母悉心栽培,自己又上进的孩子,可以说从小学起就一路“开挂”。小学毕业后,他以优异的成绩被人大附中录取,还考上了实验班。

  人大附中是全国有名的顶尖高中,这里人才辈出,有人中学出书,有人中学拍电影,还有人拿过奥运会 。

  而实验班里的孩子,更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李泰伯就是其中之一,在优秀学生扎堆的地方,他仍是光环集于一身的“名人”。

  入学后到了选班长的日子,李泰伯再次脱颖而出,成为实验班的班长,之后还竞选上了学生会主席,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学校,能够多次成功,可见其确有一定的实力。

  作为班长,李泰伯在学习和生活上对同学提供了不少的帮助,班级在他的带领下,学习成绩出色,班主任也颇为满意。

  优秀的学生一定不是死读书,而是有着独到的学习方法,李泰伯不见得是刷题最多的,但一定是最会思考的。

  李伯泰尤其擅长举一反三,由己及彼,这也被他视为自己的“高分秘籍”。比如做完一道题后,会由此引申到其他题,从而达到融会贯通,做英语完形填空题的时候,还会自己再挖几个空练习,将知识学扎实。

  2007年,凭借优异的中考成绩,李泰伯从人大附中初中部升到高中部,开始新一阶段的学习生活。

  高中时期,他继续担任班长和学生会主席,领导才能再次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

  学习之余,他特别喜欢参与学校社团活动,其他学霸都在争分夺秒学习的时候,他对社团活动全心投入,虽然早已毕业,但对学校的影响延续至今。

  如今人大附中有一门选修课叫《模拟联合国》,正是由李泰伯发起的,年少的他曾心怀壮志,想象在联合国工作改变世界的情景。

  一天,他向学校大胆建议:要在学校里开展“模拟联合国”活动,让同学们都能畅所欲言。

  建议一经提出,得到了老师们的广泛支持,于是,李泰伯与老师们一起合作,《模拟联合国》选修课就此诞生,这门课开办至今,一直深受学生们的喜欢。

  虽然将大量时间投入到社团活动,但并没有影响到他的学业,优秀的学生往往效率更高,因为他们总能将时间用在刀刃上。

  高中三年,李泰伯三次获得奥林匹克数学竞赛全国一等奖,展现了极高的数学天赋。

  高考前夕,北京大学数学系向他抛来橄榄枝,其他学子还在为一纸成绩单挑灯夜读时,他只要点点头,就可以迈入众人心中理想的学府。

  然而,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李泰伯拒绝了北大的邀约,执意要参加高考,而这种不走寻常路的做法,今后还要在他的追梦路上多次上演。

  11次拒绝,从天之骄子到“高分低能”

  对于拒绝北大邀请,李泰伯这样解释:“年轻人应该多接受一些挑战,我有信心接受挑战。”

  然而,信心满满的李泰伯即将遭遇一次滑铁卢,2010年夏天对于他来说,是一场噩梦。

  顺利通关托福、雅思考试后,李泰伯对于国门外的世界充满好奇,留学梦也愈发强烈,他是一个执行力很强的人,直接用英语写了十一份入学申请书,并将它们邮寄到十一所世界顶尖学府。

  当人们对结果充满期待时,上天却对这个一向顺遂的天子骄子开了一个玩笑。

  11封入学申请,换来了11次拒绝。

  一时间,非议像浪潮般淹没了他,“高分低能”算是轻的指责了,还有人痛骂他“崇洋媚外”,更有一些对事实了解不够的人,借此大力抨击国内的教育模式。

  从被万人追捧,到备受指责,他只用了一个夏天。

  那时的他,的确是受到了不小的打击,他曾请了两个月的假,独自一人前往上海世博会观展,当时距离高考仅剩一百多天。幸好他天性乐观,短暂地消沉过后,重新振作起来,还能理性地从失败中总结经验。

  事后,李泰伯反思自己的失败原因,原来在写入学申请书时,他并未与父母老师商量,而是按照自己的想法直接动笔了。

  他在申请书中大谈特谈自己对世界的愿景,而最为关键的社团经历却没有提及,这份略显稚气的申请书,让他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水平,再加上起步晚、SAT分数不够高等原因,这些不足之处让他错失了机会。

  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后,李泰伯下定决心重新出发,他说:“我想用实际行动证明,高考状元不一定是书呆子。”

  毕业典礼上,在全校师生面前,人大附中副校长沈献章给了他很高的赞誉,称他是“才、貌、德三合一的领导级别人才”,在各种质疑声中,充分肯定了他的能力。

  2010年,高考放榜,李泰伯最终以703分的成绩夺得理科状元头衔,虽然诸如“失宠的高考状元”这样的负面声音不断,但李泰伯前途光明,不愁没学校读。

  那年,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同时向他发出了入学邀请,考虑再三后,李泰伯再次拒绝了北大,其实早在高考前,他就有了目标学校——清华大学和香港大学。

  香港大学给李泰伯开出了优厚的条件,只要来就读,就能收到64万奖学金,且一次性发放给他。

  最终,李泰伯选择了香港大学,在赴港之前,他会在清华大学电子系委培一年,这里是他通往更广阔世界的第一站,也是追梦之路的起点。

  进入港大一年后,也许是为了弥补年少时的遗憾,李泰伯又向麻省理工学院询问是否有交流项目。

  是金子总会发光,这一次他的申请总算没有石沉大海,麻省理工大学伸出了友好之手,还为他提供全额奖学金。

  进入麻省理工大学后,李泰伯没有停下脚步,积极参加学校活动的同时,以满分绩点,拿到本科学位后,继续攻读电子工程和计算机双硕士。

  有人认为,李泰伯已经实现了逆袭,打脸当初无数看客,然而他的“开挂”之路还远远没有结束。

  硕士毕业以后,李泰伯收到美国当地很多科技公司的邀请,其中包括微软、ibm,但他都一一拒绝了。因为那时,他对医学专业产生了浓厚兴趣,因此有了新目标:换专业,进入最好的医学院,读医学博士。

  在很多人眼里,这简直是难以想象,放弃本专业优渥的前景与薪酬,选择高难度的跨专业考博,再一次让他陷入争议。他所报考的17所世界名校中,有半数都愿意接收他。

  这一次,李泰伯从被选择者变成了选择者,他通过长久的坚持与努力,获得了主动权。

  不走寻常路的李泰伯,这次没有选择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顶尖学府,而是选择了医学界的名校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据说这所大学每年博士招生仅10余人,他成功申请医学和哲学双博士学位,开始了新的追梦路。

  如今,那个经历过失败和争议的少年,已经成长为一个在专业领域小有建树的基因科学研究学者,率领团队利用计算机技术研究人类基因,力求从源头上解决人类遗传疾病问题。

  李泰伯在回国接受采访时,被问及当年被11所高校拒绝是否难过时,已经淡然的他用四个字来回答——“感谢拒绝”。

  短短四个字,坚定有力,用实际行动验证了当年所说的,“高考状元不一定是书呆子。”

  在李泰伯的微博上,可以看到他读博时的照片,谁能想这个身着白大褂,笑容阳光灿烂的男生,也曾跌落谷底呢?

  从被选择者到选择者,从追梦人到成就者,梦想之路,由信念与汗水铺就。曾不被众人理解,一次又一次地“不走寻常路”,看起来充满“任性”的时光,但是,子非鱼,焉知鱼之乐?

  对梦想的信念感,让他从不自我设限,就这样莽着往前冲,12年追梦路,他实现了一个又一个目标,离自己的理想越来越近。

  曾经铺天盖地的舆论,没有让他就此消沉,反而消去了心中的浮躁,理智地面对成败,用持之以恒的努力,成为时间的赢家与受益者。

  李泰伯的前半生就像一部跌宕起伏的小说,他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失败并不可怕,学会感谢生命里的“拒绝”才能赢得漂亮。

投稿:qingjuedu@163.com

Copyright © 2002-2024 青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