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施一公:西湖大学是我这辈子最大的事
尚未出生便备受关注的西湖大学,20日迎来了自己的“官宣”成立大会。
包括杨振宁在内5名诺贝尔奖得主、70余位国内外校长及代表、近百位捐赠人出席,共同见证了“西湖时刻”。
与西湖大学同样引人瞩目的,还有校长施一公。这位明星校长,在成立大会当天,向媒体讲述了他的西湖故事和西湖愿景。
“我们最常说的话就是,我们怎么运气这么好”、“整个社会拥有西湖大学”、“我们 不会把数字指标,作为学术判断的主要指标”……施一公访谈中金句不断,他说,自己过了知天命的年纪,最想做的事就是创办西湖大学。
对话 “我107岁的爷爷对办西湖大学都很支持”
记者:西湖大学都筹备到成立已3年有余,当时筹建是怎样的初衷?
施一公:办这样一所大学不只是我的初衷,也不止是我们7个人的初衷,不止是500万留学人员初衷,甚至不止是一代人初衷。
我跟我母亲、跟我107岁爷爷谈这件事,他们都很支持,包括给我们捐赠的孩子,也都很支持我们。这是四五代人的初衷,是整个社会初衷。
所以,我们每次遇到困难都会想到初衷,会获取很多力量。
记者:西湖大学办学面临着哪些困难?
施一公:因为西湖大学是新型大学,是一个新生事物,就像新生儿,从出生、走路有很多东西要学,这个学习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困难,需要在学习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也正是因为难,才有意义。
当然,问这个问题我第一反应不是我们办学有多难,而是接受的支持有多大,我们真的很感动,无法用几行几页纸来表达,总感觉有太多的人没来得及感谢。
两个月前,一位普通公务员,顺着西湖教育基金会地址找到北京去,到了西湖教育基金会办公室,拿出借记卡,刷了10万,几乎把他的全部积蓄给了西湖大学,工作人员劝都劝不住。
这些故事讲不完,现在尽管只有400多位捐赠者,但每一位都可以拍部电影写部小说,大家都是为一个共同目标做一件事情。
你问我们办学有什么难,我们有什么难的呢?有国家重点支持,有全社会的理解和鼓励,有点小难处都不值得说,因为新生事物,怎么能没有眼泪?
“整个社会拥有西湖大学”
记者:西湖大学的办学有中国特色吗?
施一公:办学方式本身就是中国特色。一开始是我们建议创建一所新型大学,从国务院到教育部、浙江省委省政府,到杭州市委市政府、西湖区委区政府、包括社会力量,都给了我们大力支持。
西湖大学财产不属于个人,不属于校董会,是社会资产,我们整个社会拥有西湖大学,因此西湖大学会传承下去。
我们认为这是一种最长久的办学方式,这就是中国特色,只有在中国才能用这种方式把西湖大学做起来。
记者:西湖大学是中国民办教育的突破,以后如何秉持初衷,持续性办学。
施一公:我们国家现在特别看重民办教育,2016年《民办教育促进法》的修订, 去年9月正式实行。
新中国成立以来,对民办教育如此重视、社会如此关注,这是史无前例的。
举个例子,在新修订的《民办教育促进法》中规定,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国家保障民办学校的办学自主权。有这个做背景,西湖大学发展是得到法律保障,
并且,西湖大学始终与社会保持联系。每走一步都会征询社会意见,我们的校董、捐赠人、顾问委员会、咨询委员会等都代表社会声音。
学校办学过程中,征询社会意见,按着共识往前走。西湖大学是由社会力量举办、国家重点支持的新型研究型大学,时时刻刻与社会发生联系。
我们 不会把数字化指标作为学术判断的主要依据
记者:目前国内科研注重数字化的指标,西湖大学会有新的评价体系吗?
施一公:指标体系是智慧棒,引导一个国家的学术评价、科技发展。总体来讲,改革开放以来科技发展进步非常快。
但现在科研发展,有些还是很看重指标的数字,比如文章发表数、引用次数、影响因子,如果过分强调数字化的指标,可能会把大家带到一个比较窄的道路上,忽视了对社会有贡献、处于科技前沿的研究。
西湖大学因为小,所以比较容易做。我们向捐赠人、向社会 ,不会把这些指标,作为学术判断的主要依据。
记者:具体将用什么评价方式呢?
施一公:我们希望以国际化方式,有国际学术顾问,学术委员会来评价,一位科学家,主要看他的研究是否剑指相关领域的最前沿以及实质性进展。
如果你努力的方向是对的,我们有足够的耐心宁愿花5年、10年时间,研究出对人类有用的成果。而不是花一两年时间出几篇文章。
我觉得评价体系是一个导向,开创一所大学一定要有社会影响力,社会影响不仅仅是有多少校友是企业精英、政府领袖,我们会以对人类重大的发现有多少贡献来衡量。
尽管我们刚刚起步,但我们心里充满信心,希望10、20年后,回望西湖大学,原来你们真的是能代表中国人的智力水,推动了人类知识前沿,具有重大意义,把成果转化成推动社会发展的企业和产品。
西湖大学的责任就是不辜负社会期待
记者:您认为怎么创建世界级的大学?
施一公:希望每一位招聘年轻的教师,在小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尽管我们人少,现在只有300位教职工,但我们希望这300位在各自的领域就是领先的科学家。
从这个方面,我个人笃信无疑,西湖大学,将来一定成为一所让中国人骄傲的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
记者:您认为以后还有第二所第三所西湖大学?
施一公:任重道远。
因为我们是第一所国内由社会力量举办、国家重点支持的新型研究型大学,目标定的很高,其实每天早上起来都感到压力。
目前为止,西湖大学每走的一步,都是扎扎实实,没有偏离我们的设计和我们的梦想。请大家相信西湖大学,按照我们的设想、目的往前走,脚踏实地一步步往下走。
我相信只要西湖大学这条路走下去,中国大地上一定会有一批和西湖一样的大学,为了同样的目标,和公立大学一起,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努力。
办学目标都一样的,就是为社会培养负责人的人才,多元化教育一定会对社会的创新有帮助的,西湖大学的历史责任,尽一切努力,不辜负社会的期待。
“经常说的话就是,我们运气怎么这么好”
记者: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
施一公:我这辈子最想做的事情就是(创办)西湖大学。
我已经过了知天命的年纪,前40年做了一件事,就是成家立业。
又用了10年,做了第二件事,就是帮助我钟爱的母校清华大学,迅速发展生命科学学科,参与创建两个学院,扩大一个学院,为清华全力以赴服务。
似乎这两件事情,都是为了第三件事——创立西湖大学。西湖大学是我这辈子最大的事。
记者:今天是西湖大学成立大会,你最想对大家什么?
施一公:想对社会大众讲的话,就是我们非常幸运,在新时代有这样的机会,能创办这样一所大学。我们得到社会各界,包括企业家、上班族全力支持和理解。
我们内部一起聚会、一起讨论的时候,我们最常说的话就是,我们怎么运气这么好,有这样一个机会创办这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