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问张雪峰:土建专业还能考吗?
发表于2023-11-17 20:43:15
摘要: 原标题:问问张雪峰:土建专业还能考吗? 前不久的上海万圣节,让建筑生们破防了。 一名建筑学coser坐在马路台阶上向路人乞讨,那大面积的黑眼圈,生

  原标题:问问张雪峰:土建专业还能考吗?

  前不久的上海万圣节,让建筑生们“破防”了。

  一名建筑学coser坐在马路台阶上向路人“乞讨”,那大面积的黑眼圈,生无可恋的表情,让多少学建筑的人泪崩了。

  图/网络

  现在土建专业确实也成了一个梗,前两年“土木人提桶跑路”的视频,都成了一个热门的视频门类,不少风吹日晒的“土木人”在工地上没赚到多少钱,倒是成了知名视频博主。

  “劝退一个是一个”,据说是现在不少大学土木毕业生的“使命”。但如果仔细看看,如今各种公认、自认的天坑专业太多,学生都快不够用了。

  01

  土建专业是一个传统专业,也承载了多少光荣与梦想。

  在行业内,还有一个“建筑老八校”的说法,即业内乃至学界对较早开设建筑学相关专业,且在行业内拥有重大影响力的八所高校——清华大学、东南大学、天津大学、同济大学、原哈尔滨建筑大学(已并入哈尔滨工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原重庆建筑大学(已并入重庆大学)和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为人津津乐道的历史,如同“常春藤”一般的大学联盟,不难想象土建专业曾经的傲娇。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从2000年到2020年,我国城市化率从36.2%跃至63.89%。曾经行业火爆吸引了大量高分考生,也吸引近580所高校开设土木工程专业。

  但是近些年,土建专业却迅速转冷,进入“被嫌弃”之列。

  以“老八校”之一的同济大学为例,2022年,同济大学 土木工程专业被曝在河南的录取分数线大幅下降,为564分,排位43252名的考生都有望被录取。而2021年的录取分数线是667分,只有前1730名考生才能录取。而564的分数,比上海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华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其他上海高校低,同时亦不如河南大学。

  其他学校也遇到了类似的问题,2023年广州大学土建类专业招生最低分453分,最低排位213265,相较往年下滑超15万位,一度令舆论惊掉下巴。

  报考分数线,直接体现着社会的水温,土建专业的就业形势确实不太好。

  ▲同济大学土木系(图/网络)

  毋庸讳言,最直接的原因其实就是房地产市场的周期性变化,用工需求大幅下滑,大量建筑毕业生只能卷在有限的岗位里,同时收入也开始一轮一轮地缩水。

  在媒体的报道里,一位在深圳从事建筑业的人士感叹,这两年地产行业不景气,也波及到他们,今年不仅收入少了三分之二,还担心没有持续的业务,他所在的公司目前仅有一些存量业务。

  拿着能进清北的分数读了土木建筑专业,985学校毕业后拿着月薪几千的工资,这是不少土木人的现状。于是,土木专业也终于荣升“天坑专业”,被各种吐槽。

  西湖大学物理学教授王鸿飞曾经在一次访谈中说:“我觉得对任何一个学科而言,只要学的东西是应用的,一般就容易掉到 ‘坑’ 里去。”而土建就是一个典型的应用学科,就业方向和专业深度绑定,极容易受到市场周期的影响。

  在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2021年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工作与专业相关度排行前30的专业中,土木工程也以相关度排在第15位,工作与专业相关度达89%。

  可见,如果市场形势不好,土建专业毕业生确实无力回天,只能任由命运的安排。

  02

  当然,土建不是第一个“天坑专业”,应该也不是最后一个。

  在土建之前,“生化环材”(生物、化学、环境、材料)就被称为“天坑F4”,早就被多少学生视为畏途,引发多少学生在网上自嘲,满满的专业血泪史。

  这些专业其实从字面意义看都称得上“高大上”,曾经也是多少学生梦寐以求的地方。比如知名学者施一公,就是在1985年保送进入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的。这些所谓“天坑专业”,在过去又何尝不是学霸专业?

  但随着市场快速饱和,这些专业的赛道越来越拥挤,科研要求越来越高,教育年限越拉越长,学生的投入回报率直线下降,很快就沦落成了“坑”。

  这些当然也没逃过网红“考研名师”张雪峰的点评。在网络上流传的“张雪峰说这6个专业巨坑”,就包括材料学和生物学。

  当然,没几个专业能逃得过张雪峰的毒舌,最有名的当然是曾经引发巨大讨论的新闻学。但说实话,能被称为“天坑专业”的,至少还得是“看似热门”的专业,有些文史专业连被讨论的价值都没有,早就是公认的“就业难专业”,大家甚至不屑于多费口舌。

  ▲张雪峰(图/视频截图)

  笔者就读的中文系就属这类。当年刚入学的时候,老师问“谁第一志愿填的中文”,结果就两个人举手。笔者也是,中文是第四志愿,我第一志愿填的是法学。

  结果后来住进宿舍,对面就是一帮法律系的。起初那可真是羡慕嫉妒,后来到找工作的时候却原形毕露了。中文因为是基础学科,保研率还要高些,我们早早地就没事干了,天天窝在宿舍打游戏。

  反倒是法律系的几位哥们,天天西装革履地出去面试,当然也碰了不少壁。有一天和我们坐在走廊聊天,抓着头发一脸懊恼地说:“当年真是脑袋进水了,填什么法律啊。”

  如今“天坑”专业太多,学生都快不够用了。比如2020年,贵州发布普通本科高校预警专业的通知,对法学、动画、物理学、行政管理、历史学五大专业进行预警。

  2022年,安徽提出控制社会需求不足、就业去向落实率低的学科专业招生规模,连续3年就业去向落实率低于60%的专业暂停招生,而根据当地公布的数据,常亮红灯的专业包括法学、金融学(国际金融)、信息工程等专业。

  在网上检索一番就能发现,有几个专业能逃过“天坑”的宿命?

  03

  “天坑专业”的出现,部分原因当然是和院校的专业设置跟不上社会发展的节奏有关。

  2021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试行)》,其中明确,教育部制订并发布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目录,每年动态增补,5年调整一次。

  也就是说专业调整有一个不短的时间差,而5年也足以改变很多事情。几年前,小龙虾大卖,有学校开设了小龙虾学院,但今天已经快没人吃小龙虾了;前两年,元宇宙大火,有学校顺势开设元宇宙专业,如今元宇宙似乎离凉凉也不远了。

  图/网络

  这就意味着专业很难及时跟上就业市场的状况,好不容易拍马赶到,市场却没了。这就很容易造成一个个“坑”,等着前赴后继的学生。

  此外,院系设置也意味着巨大的利益。一个专业就业形势不佳,但是否会缩招却不一定。尤其是一些传统专业,行业周期已经改变,但招生却依然要撑起门面。不信可以留意一下,那些就业不理想的专业,近些年是不是也借着扩招的势头在不断扩张?

  当然,到处是“天坑专业”,更大的原因还是因为大学生太“多”了。202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规模1158万人,而在200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仅为100.9万人,20多年增长了10倍多。

  同时,学历层次也在不断提升,2021年全国毕业博士生7.20万人,毕业硕士生70.07万人。而在一些高校云集的城市,状况还会更夸张。2023年,北京硕博毕业生人数首超本科生,这被一些媒体称为“学历通胀”。

  在这个大学生越卷越多、学历越卷越高的背景下,几乎每个专业都可以被称为“天坑”——人数过多、竞争激烈、工作不好找,何尝不是一种共性呢?

  于是人们看到了,核物理专业的博士去当了城管,街道办的公示名单清一色的名校毕业,连县城考编都拥挤不堪。

  也正是这个背景下,张雪峰才会大火。人们对就业市场已经无法感知也无从把握,只能寄希望于一些“高人”,能够提供一些哪怕是心理疗愈的作用。仔细想想,张雪峰几乎没有放过哪个专业,这并不只是他毒舌、犀利,而是任何一个领域,恐怕都不缺槽点。

  图/图虫创意

  治愈“天坑专业”的焦虑,单纯想着避坑也不见得有多大意义。如果出路只有考公考编,那专业又有什么区别?专业不限的岗位还不是一大把?当然,报名人数也是一大把。

  从大的层面看,解决“坑”的问题,只能是提供更多的经济机会,只能是繁荣市场,让毕业生自发地找到机会。

  坦白说,仅仅从本科教育来说,其知识层次未必多么专业,学生拿到的不过是简历里的一块敲门砖。但只要有经济机会,转行、跨行也好,重新起步也罢,都不会那么困难,毕业生也会有自己慢慢适应的办法。

  所以,能够“填坑”的,只能是越做越大的蛋糕。

投稿:qingjuedu@163.com

Copyright © 2002-2024 青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