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麻省理工砸下十亿美元 MIT披露人工智能学院更多细节
10亿美元!为了成立一个以人工智能为主要特征的新学院,麻省理工学院准备砸下10亿美元。
在人工智能(AI)已成为引领未来的潮流后,我们有必要全面认识MIT的这一举动,今天,一读EDU就将特意为各位奉上及时解读。
没有揭牌仪式,没有办公场地,连学院院长、教师是谁都还不知道,但在10月15日,麻省理工学院新闻办公室(MIT News Office)、麻省理工学院校长拉斐尔·莱夫(L. Rafael Reif)和教务长马丁·施密特(Martin Schmidt)就已经分别“迫不及待”地向社会、全校和教师宣布:MIT成立苏世民计算学院(MIT Schwarzman College of Computing,下称“计算学院”),作为该校针对校内外计算和人工智能潮流做出的战略回应。
这个将于2019年9月正式启动的新学院,可不是一个很普通的学院,相反,它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明星学院”。
以计算学院为核心,MIT准备投入10亿美元,这已是美国学术机构在计算和人工智能领域的最大投资。
可喜的是,MIT已筹集65%的投资,其中,黑石集团董事长、CEO苏世民(Stephen A. Schwarzman)就捐出3.5亿美元,使得计算学院成为可能。
巨额投资将给MIT带来该校近70年以来最大的一次结构调整,包括:
一个属于计算学院的新大楼(预计2022年竣工)
一个新院长(正在遴选,11月底前将有最终候选人名单)
50名新教职岗位及随之而来的研究生招生计划(25名受聘于新学院的专职教职人员,和25名由新学院及其他5大学院联合聘用的新教职)
一些旧有院系将“并入”计算学院(包括MIT目前最大的系——电气工程和计算机科学系)
支持新学院和其他5个现有学院教学、科研的计算资源,特别是人工智能技术。
如此雄心勃勃的计划,MIT到底是怎么想的?关于新学院的种种细节,将在下文一一揭晓。
640.jpg
苏世民此前还在中国捐资开办了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网络图片)
01如何正确认识MIT的新学院?
一读君认为,如果你想要理解MIT新成立的计算学院,不妨先从命名上入手。或许,弄清楚“College”和“School”之间的区别,就能帮你明白MIT成立计算学院的愿景。
新学院是college,而非school
MIT成立于1861年,发展至今,只有5个被称为“School”的学院,分别是建筑与规划学院(School of Architecture and Planning),工程学院(School of Engineering),人文、艺术与社会科学学院(School of Humanities, Arts, and Social Sciences),斯隆管理学院(MIT Sloan School of Management)以及理学院(School of Science)。
在美国高校,这种院系拥有充分的办学自主权,构成“院系办校”的治理模式。这是好事,但某种程度上也是坏事,容易陷入同行小圈子,不愿参与跨学科、交叉学科研究。
而计算学院则被校方命名为“College”,与上述比较独立的学院区分开来,将被打造成一个为5个学院提供协作教育、研究和创新的共享结构和枢纽。从此角度而言,计算学院更像是中文语境下的“研究院”,而非单纯的“学院”。
它的具体工作将包括:
借助其他学科的智慧,促进计算领域特别是人工智能的突破;
为MIT各个学科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来自人工智能工具的支持;
最具特色的是,通过为几乎每个学科领域增加新的综合课程和学位项目,计算学院将使MIT的学生成为人工智能时代的“双语者”,既能在所在学科如鱼得水,又能熟练掌握现代计算和人工智能技术,并能将其用于所在领域。
实际上,目前已有约40%的MIT本科生以计算机科学(CS)或与计算机科学相关的联合专业(CS+)作为自己的主修专业。由此折射出的MIT学生学习计算科学和各院系聘用具有计算背景知识教师参与创建联合专业的热情,引起了MIT管理层的重视。
经过一年多的广泛讨论、咨询,管理层决定以成立一个新学院的方式,回应来自校内外迅猛发展的计算和人工智能潮流,帮助学校保持在全球高等教育创新领域的领导地位,并使得毕业生在人工智能时代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