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向美而行 全国高校美育工作年会在蓉举行
吹拉弹唱是美育教育么?开展美育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如何通过机制保障推动美育教育实施?
7月4日-5日,全国近百所高校230余名美育工作者齐聚成都,就推动高校美育教育发展进行深入探讨。会上,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烟台大学、四川师范大学等高校的11位专家学者,分别围绕工科高校美育体系的探索与实践、新工科+新艺术、高校美育工作的组织保障等作大会主题发言。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与会专家认为,美育教育不仅仅是对学生开展技能的培训,不仅仅是学习吹拉弹唱,而是要提升学生整体审美和人文素养,“从小美走向大美”;要构建科技+艺术的跨界人才培养模式;要突破边界,要“科艺交融,启智润心”。
电子科技大学:
电子信息+艺术 跨界美育浸润
“美育是激发工科学生创新潜能的重要手段,是新工科教育的核心问题之一。”
会上,电子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申小蓉教授作了《基于激发创新潜能的工科高校美育体系的探索与实践》的主旨发言。她表示,“在工科院校开展美育工作初期,会遇到偏重知识灌输、技能训练,忽视心灵教化和人格培养,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为此,电子科大从顶层设计做起,由校长担任美育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成立了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中心,协同全校17个部门开展美育工作,同时制定了校级美育实施细则、实施方案。
电子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申小蓉
从2010年起,电子科大就把艺术教育纳入了本科教育,2019年把美育纳入具有成电特色的新工科建设方案。在通识教育中,每个学生必修2个美育学分。打造了以六大艺术类鉴赏课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开设了70余门艺术史论、艺术实践等素质选修课。
学校还在全校推行“美育浸润计划”,各学院建设美育工作室、学生合唱团、美育特色品牌等;实施“校园钢琴计划”,规划建成美育物理空间60余个;同时,还实施“美育深耕计划”,建设校级美育大师工作室等,帮助学子“突破认知边界、激发创造本能”。学校还与中央美术学院、中央音乐学院、四川音乐学院、四川美术学院等院校共同成立了“艺术·科技”联合教学与创作基地,创建“电子信息+音乐”“电子信息+美术”跨界跨校培养本科专业和人才培养特区。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以物理+艺术 探究自然之美
“艺术和物理是人类认知真理的平行愿景。”艺术抒发情感,物理追求理性,两者看似不搭边,其实都是人类面对同一个自然,认知真理的手段。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校长施大宁教授主持建设了国家级精品课程和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物理与艺术”,出版著作《物理与艺术 》,在B站拥有上万粉丝。他的演讲《科艺交融 以美育人——科学与艺术的对话》展示了科学与艺术交融的美。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校长施大宁
“如果与光同行,看到的世界将是什么样子?”爱因斯坦从16岁开始思考这个问题。而在看起来不相关的艺术家毕加索的作品中,也展示出他对相对论的兴趣。“两人从未谋面,对彼此的工作也毫无兴趣,但他们对人类生存的空间结构却有相同的认识和理解。”施大宁说,这是非常奇妙的。
科学家们追求自然现象背后的基本法则——宇宙的起源、生命的起源、人类未来会怎么样?这些命题,在艺术家的作品中同样有惊人的呈现。比如,高更4.5米长的巨幅画作《我们从哪里来》,屈原《天问》中提出的100多个天文学问题等等。
“科学和艺术是相互交融的。”施大宁用物理学家李政道的观点来总结:艺术和科学事实上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它们源于人类活动最高尚的部分,都追求着深刻性、普遍性、永恒和富有意义。
清华大学:向美而行
艺术教育不是培养少数特长生
“艺术教育不是培养少数特长生,不是抓几个学生艺术团,而是着眼于普通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清华大学艺术教育中心主任、研究员赵洪表示。清华从建校伊始就重视艺术教育。梅贻琦校长曾经强调,清华大学的艺术教育“并非对在艺术上有特殊天份的人的专门技艺教育”;王大中校长提出,“喜欢艺术的人容易有丰富的联想和激情,会更有创新精神”;邱勇校长提出“向美而行”……
清华大学艺术教育中心主任、研究员赵洪
理念是先导,机构是保障。赵洪表示,学校成立了专职教学单位:艺术教育中心,统筹艺术类选修课程教学、学生艺术团业务指导、场馆服务、艺术教育、美育研究等等。学校有艺术团10余支,学生近1600人,每年演出40场。这些艺术团除少部分学生是特长生之外,大部分是正常入学以后参加艺术团的普通学生。
“艺术除了给人美的感受、想象和自我发现的空间,还提供了更多的精神滋养。”一位参加了艺术课程的学生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