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SEED儿童早期发展与教育国际会议圆满落幕 一起来看看
发表于2021-11-14 22:06:19
摘要: 原标题:第二届SEED儿童早期发展与教育国际会议圆满落幕 一起来看看 2021年11月12日,由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学前教育研究所(系)发起,与北京师范大

  原标题:第二届SEED儿童早期发展与教育国际会议圆满落幕 一起来看看

  2021年11月12日,由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学前教育研究所(系)发起,与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共同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幼儿园参与协办的第二届SEED儿童早期发展与教育国际会议(Study of Early Education and Development)在线上圆满落幕。讲述中国新故事,感受国际新趋势,SEED国际会议再次向世界发出最强音。为期四天的会议期间里,共举行了18场特邀主旨报告、13场主题报告,17场青年论坛报告和2场实践工作坊专题报告,汇聚八大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集中展示了建设公平优质的幼有所育公共服务体系的 研究成果。会议最后一天,精彩的专家主旨演讲和独具特色的婴幼儿照护实践工作坊再度点燃会场。

  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研究所(系)所长洪秀敏教授主持开幕式,对与会代表表示欢迎。她简要介绍了SEED国际会议的办会宗旨在于聚焦新时代儿童早期发展与教育改革的关键问题,为国内外广大学前教育研究者和实践者搭建对话交流的学术平台,融全球智力,面向前沿,分享和研讨国际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趋势、新问题与新要求,呈现多学科、多视角的前沿研究与实践成果。本届会议回应当前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和提质增效的时代命题,聚焦“公平优质:加快健全幼有所育公共服务体系”主题,聚焦“学前教育公平:面向处境不利儿童的政策与研究”“学前教育质量:幼儿园教师、课程与质量评价”“3岁以下服务:婴幼儿照护服务的政策与实践”三大议题。此次会议虽然受疫情影响,只能以线上方式进行,仍吸引了来自8个国家和地区的学前教育研究者、实践工作者和博硕士青年学者积极参与,贡献了50个精彩研究报告。她对三家主办和协办单位领导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期待大家一起携手同行,深入探讨在新的形势和背景下,如何推动健全更加公平优质的幼有所育公共服务体系。

  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研究所(系)所长洪秀敏教授主持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部长朱旭东教授代表教育学部向与会人员表示热烈欢迎及诚挚感谢,充分肯定了SEED国际会议的举办意义和深刻内涵。他强调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背景下,学前教育事业具有独特的发展价值,并逐渐成为高质量教育体系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幼有所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目标就是为了更好地构建高质量的学前教育体系。他强调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研究所(系)在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科建设和中国学前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中始终坚持自己的历史使命与责任担当,在北京师范大学即将迎来明年120周年校庆之际,希望本次会议能够集聚国内外同行力量,为学前教育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实践指导、政府决策提供全方位服务,共同推进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部长朱旭东教授致辞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栾学东副总编辑对各位代表克服疫情影响踊跃参会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人生百年,立于幼学”,她强调办好学前教育、打牢人才基础具有的重大意义,同时对第一届SEED会议为与会者呈现的多学科、多视角的前沿研究与实践成果,产生的广泛学术和实践影响力予以充分肯定。希望此届SEED国际会议能够继续发挥好平台优势,汇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智慧,交流探讨新时代儿童早期发展与教育改革的关键问题。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副总编辑栾学东致辞

  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幼儿园黄珊总园长分享了园所依托北京师范大学的百年积淀,在教师专业发展、教育实践研究等方面所发挥的示范引领作用。她回顾了在上一届SEED国际会议中,园所开放七所直属分园,接待300余位学前教育工作者到访,共同分享交流各国幼教先进理念和经验。受疫情影响,本届会议虽然未能开放实地观摩活动,但园所将以线上婴幼儿照护实践工作坊的形式面向大会开放。期待与世界各地的同行携手,不忘初心,共同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砥砺前行。

  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幼儿园总园长黄珊致辞

  开幕式结束后,第二届SEED儿童早期发展与教育国际会议开始进入主旨报告环节,由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研究所(系)党支部书记李晓巍副教授主持。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师范大学刘焱教授,香港大学教育学院Caroline Cohrssen副教授,北京师范大学董艳教授依次发表主旨演讲。

  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研究所(系)李晓巍副教授主持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师范大学刘焱教授发表《以教育质量评价改革驱动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主旨演讲,从人民群众对优质学前教育的需求出发,通过实证调查研究,围绕“环境创设与利用”“一日生活的组织与保育”“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教育活动的计划与实施”“人际互动”五方面系统分析了当前我国幼儿园教育质量发展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进而从“补短板”、辩证看待幼儿园教育过程中的基本关系、重视幼儿园保教工作评价等方面提出了改善与提升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思考与建议。刘焱教授的报告紧跟新时代评价改革精神指引,站位高远,立意深刻,为当前新时代学前教育评价改革和幼儿园教育质量提升指明了方向。

  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研究所(系)刘焱教授发表主旨演讲

  香港大学教育学院Caroline Cohrssen副教授在《新冠疫情对教育生态的影响:我们的处境与去向》主旨演讲中,从欧盟发表的一篇影响力深远的报告出发,深入剖析了新冠疫情对学前教育生态系统的影响,指出当前学前教育生态的现实处境与未来走向。Caroline Cohrssen以促进教育公平和儿童发展为出发点,希望能“以危机为契机”,重塑和检验生态系统理论,指导各国和全球层面的政策制定、科学研究和实践探索,以解决因疫情导致的教育不平等和教育质量问题。

  香港大学教育学院Caroline Cohrssen副教授发表主旨演讲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科学教育研究院副院长董艳教授发表《幼儿STEM教育活动中的跨学科学习研究》主旨演讲。她指出,STEM教育具有跨学科、趣味性、体验性等多重特征,融合了做中学、建构学习、体验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十分符合幼儿心理发展特点和幼儿园教育需要。因此,关于“为何进行STEM教育”“如何实施STEM教育”以及“如何有效促进幼儿STEM学习”成为当前学前教育领域的新兴研究议题。董艳教授的报告文献资料详实,教育案例丰富,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学前STEM教育目的与发展、内涵与本质、方法与效果、创新与思考,回应了学前教育研究者及实践工作者热切关注的问题。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董艳教授发表主旨演讲

  11月9日下午聚焦学前教育公平与质量议题,莫纳什大学助理研究员孙逸涵、广州市教育研究院基础教育政策研究室主任刘霞研究员、天津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孙贺群副教授、广东教育学会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秘书任越境分享了主题报告,芬兰图尔库大学教育学部副部长Inkeri Ruokonen教授与伦敦大学学院荣誉教授、东伦敦大学终身名誉教授Helen Penn发表主旨演讲。讲座由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研究所(系)潘月娟副教授主持。

  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研究所(系)潘月娟副教授主持

  莫纳什大学助理研究员孙逸涵做题为《关注儿童的声音:对学前教育定性研究中的研究方法、反思性和伦理的系统综述》的报告,以“儿童的视角”出发,基于人权理论、新童年社会学、后发展理论,深入探讨近十年内“参与式研究方法”现状、伦理挑战、本土化以及未来发展。她认为儿童是自由自主的权利主体这一观念在当前学前教育研究和政策中已充分体现,作为学前教育研究者、实践工作者如何更好地践行这一观念,切实尊重和保障儿童的权益,是亟待进一步思考和回应的问题。

  莫纳什大学助理研究员孙逸涵做主题报告

  广州市教育研究院基础教育政策研究室主任刘霞研究员做题为《幼儿园教师职业适应:现状、问题与对策分析》的报告,基于对广州市2万余名幼儿园教师的实证调查,提出当前幼儿园教师职业适应整体上处于较高水平,但在年龄、初始学历、教龄、岗位、园所环境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在此基础上,她针对幼儿园教师职业适应提出了保障教师待遇、构建良好职业环境等有针对性的建议。

  广州市教育研究院基础教育政策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刘霞做主题报告

  天津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孙贺群副教授在《美国联邦政府对处境不利家庭育儿支持的政策路径、有效举措与特征——来自孕产妇与婴幼儿家庭访问项目(MIECHV)的经验》的报告中,以孕产妇与婴幼儿家庭访问项目为例,剖析了美国联邦政府对处境不利家庭育儿支持的政策背景、具体举措及特征。最后,基于当前中国现实背景,提出政府和社会要通过建立关系、诊断需求、制定动态支持计划等为处境不利家庭提供育儿支持。

天津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孙贺群副教授做主题报告

广东教育学会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秘书任越境分享了《师幼关系对农村不同亲子分离模式幼儿社会情绪能力的影响》的研究成果。她细致地分析了农村外出务工家庭亲子分离的类型,比较了不同亲子分离类型下幼儿情绪理解能力的差异,探讨了师幼关系对农村不同亲子分离类型幼儿社会情绪能力的影响,并从幼儿园、农村社区、外出务工家庭等层面出发,为我国当前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促进农村留守儿童的发展提供了有益启示。

  广东教育学会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秘书任越境做主题报告

  芬兰图尔库大学教育学部副部长Inkeri Ruokonen教授在《保障芬兰学前教育质量与公平的关键要素:学前教育体系与教师教育》主旨演讲中分享了芬兰的学前教育体系与教师教育发展经验。芬兰的早期教育与保育系统是终身学习的基础,他们重视公平、平等和多元,提倡游戏是人类在童年发展阶段的 表现,通过自然、艺术和游戏,支持每一位幼儿健康发展。Inkeri教授强调教师教育中的协作评估系统,通过设置合作小组,成员之间相互交流,产生新想法,并通过持续反思来实现教师教育发展。

  芬兰图尔库大学教育学部副部长Inkeri Ruokonen教授发表主旨演讲

  伦敦大学学院荣誉教授、东伦敦大学终身名誉教授Helen Penn分享了题为《学前教育质量:对“改变”与“不变”的思考》的主旨演讲。Helen教授关注到更广阔的政治和社会环境中发生的一些 变化,包括警醒文化、战争与流离失所、技术、私有化和金融化、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这些因素都会对质量观念和实践产生影响,需要我们在定义和实施高质量学前教育实践时予以重视。她强调我们照顾和教育孩子的场所和方式是这个世界的缩影,我们必须意识到时代在发展,过去对成人和儿童之间互动的性质,以及对儿童参与的活动的确定性已经缩小了,需要及时反思和重构研究、监管、质量评估工具等相关观念和认识。

  伦敦大学学院荣誉教授、东伦敦大学终身名誉教授Helen Penn发表主旨演讲

  五大报告精彩纷呈,共话儿童、教师发展与课程建设

  11月10日,会议伊始,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北海幼儿园园长、特级校长柳茹,北京市朝阳区教师发展学院学前培训部主任、特级教师王艳云和珠海容闳幼儿园教学园长张喆颖为与会者带来了精彩的主题报告。随后,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早期教育研究所所长苏婧、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张之光博士后发表主旨演讲。本场会议由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研究所(系)曹洪健副教授主持。

  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研究所(系)曹洪健副教授主持会议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北海幼儿园园长、特级校长柳茹做了题为《支持人人在自主发展中做真正的自己》的报告。柳茹园长指出,发展公平优质学前教育,实现幼有所育,是新时代的重要国家战略。她以北海幼儿园办园经验为例,系统生动地阐述了发展优质学前教育的核心内涵与实践路径。强调回归正确教育理念、回归育人规律、回归和谐,综合运用儿童、教师和课程三方力量,帮助每一个学前教育利益相关者做真正的自己。柳茹园长在报告最后指出,应当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还应团结国际、国内各方力量,形成和谐共振、合作共赢的教育共同体。

  北京市北海幼儿园园长柳茹做主题报告

  北京市朝阳区教师发展学院学前培训部主任、特级教师王艳云在《PCK给老师带来了什么——关于幼儿园教师MPCK干预研究的发现》的报告中指出,幼儿数学教育游戏化和生活化对学前教育教师提出了高要求,如何在科学实施学前数学教育的同时又有效地避免数学教学小学化,是重要的研究课题。王艳云老师以数学领域的教学知识MPCK为抓手,通过“学习→培训→研究→应用→反思”这一路径,采用教学实验干预的经典范式,聚焦知识改善、能力提升、观念更新等方面,系统研究了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应用PCK体系,助力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和幼儿成长。

  北京市朝阳区教师发展学院学前培训部主任王艳云做主题报告

  珠海容闳幼儿园教学园长张喆颖在《基于儿童视角的幼儿园主题游戏活动重构实践研究》报告中,对儿童视角、主题游戏活动、单个游戏等进行了概念重构,并以大量的游戏方案为实例,生动细致地说明了如何在实际游戏活动中将抽象的儿童视角具体化,如何基于五大领域、核心经验、主动学习、动机理论设计主题游戏活动,如何以材料、玩伴、任务、情景、幼儿经验、成人鹰架等手段来促进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的学习发展,对一线教学工作者具有较强的实践指导意义。

  珠海容闳幼儿园教学园长张喆颖做主题报告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早期教育研究所所长苏婧带来了题为《以幼儿发展为本的幼儿园课程本土化实践与思考》的主旨演讲。苏婧所长结合政策文本和文献研究探讨了当前学前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和方向。她指出,课程是学前教育过程性质量的重要组成方面,并深入分析了国内幼儿园课程改革的现状与问题,结合自身在幼儿园本土课程研究方面的丰富成果与实例,系统总结了国内外相关经验。她强调,要以幼儿发展为本,推动幼儿园课程的本土化,在自然化、生活化、游戏化课程中促进幼儿的主动发展。苏所长的报告视野开阔、理论扎实,为进一步思考幼儿园课程建设及相关园本教研改进提供了有益启示。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早期教育研究所所长苏婧发表主旨演讲

  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张之光博士后发表了题为《幼儿体力活动、久坐行为、睡眠与健康发展的关系》的主旨演讲。随着电子娱乐产品的日益普及,培养幼儿健康的生活方式遇到挑战,张之光博士后密切关注幼儿体力活动、久坐行为、睡眠与健康发展的关系,剖析相关概念,清晰解读世界卫生组织(WHO)2019年发布的guidelines on physical activity, sedentary behaviour and sleep for children under 5 years of age中的内容与建议,结合实证研究结果直观生动地展现了儿童早期体力活动、久坐行为、睡眠对健康发展的重要性。该报告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幼儿早期干预、设计幼儿体育活动相关的课程提供了重要启示。

  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张之光博士后发表主旨演讲

  青年“后浪”云聚,分享学前教育研究的新思维和新进展

  本次大会特设青年学者论坛,经过投稿征文的评审遴选,该论坛汇聚来自牛津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广州大学的海内外知名学府的9位博硕士研究生,分享他们 的学术探索和研究成果。随后,英国剑桥大学教育学院Jenny Gibson副教授发表主旨演讲。本论坛由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研究所(系)讲师张和颐博士主持。

  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研究所(系)讲师张和颐博士主持青年学者论坛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彭佳雪做了题为《英国EYFS政策及启示研究》的报告。公平和效率是英国早期教育的价值基点及核心理念,英国在国际局势不断变化和社会要求逐渐提高的前提下对早期教育进行治理和改革,自上而下深入推行横纵一体化的早期教育政策。基于英国有效实施的弹性化政策,她对比了我国和英国在价值观、政策规划、保教水平方面的差异,从顶层设计、管理体系、系统跟踪、教师群体四方面,为我国灵活学习并及时掌握早期教育的改革话语权,早日实现教育强国梦提供启示与学习路径。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彭佳雪做主题报告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硕士研究生靳甜做了题为《“马赛克方法”对提升幼教阶段师生沟通有效性的行与思》的报告。积极有效的师幼沟通有利于尊重儿童个体差异,满足儿童的发展需求。倾听是沟通的关键要素,“马赛克方法”作为一种多元化“聆听”儿童的方法技术,有助于教师从多方面了解儿童、融入儿童,提升师幼沟通质量。靳甜从儿童观、教师观、教育观三个方面阐述“马赛克方法”的价值,结合人际沟通理论、互动理论和转化理论分析师幼沟通的有效路径,提出教师应该从遵循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构建师幼平等的沟通地位、加强家园共育等方面提升师幼沟通的有效性。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硕士研究生靳甜做主题报告

  南京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赵梦雅做了题为《英国学前儿童社会性教育的新征程——基于2021年<早期基础阶段法定框架>分析》的报告,提出“全球英国”政策理念下的教育转向,必须拓展儿童的社会性空间;重视以情感作为道德基础,鼓励儿童表现更有价值的利他行为;视享受成就作为儿童本质需求,激发儿童“学习型目标”的目标取向。她从“以社会关系发展为本质,构筑儿童具象的社会生活”“发挥儿童的道德想象力,平衡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矛盾”“建立正确的享受观,培养儿童主动创造的能力”三方面对我国学前教育工作提供启示与建议。

  南京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赵梦雅做主题报告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硕士研究生吴晓诗在《幼儿园入学准备工作的困境与需求——对东中西5省402所幼儿园的实证调查》报告中以入学准备的重要性、政府对幼儿园入学准备工作的重视以及已有研究局限性为出发点,对我国幼儿园入学准备工作的现状与需求进行实证调查。对来自东、中、西部的5个代表性省份发放问卷,发现幼儿园在合作交流方面存在困境,希望获得专家指导以及小学、家长和政府支持。最后,提出幼儿园应加强与外部沟通交流、小学主动与幼儿园合作衔接等实践建议。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硕士研究生吴晓诗做主题报告

  牛津大学教育系硕士研究生耿昨非做了题为《中国学龄前儿童行为、认知和情绪自我调节的特征及其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的报告。基于生态系统理论,运用儿童自我调节和行为问卷等调查深圳市24所幼儿园576名儿童,探究中国文化背景下学前儿童自我调节能力的特征及其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女孩在行为和情绪自我调节上表现更为出色;K2儿童认知自我调节上表现更加出色;不同形式的自我调节均对早期学业表现具有显著影响。研究结果对进一步认识儿童自我调节的多维概念、结构,性别、年龄特征及干预措施提供了参考与借鉴。

牛津大学教育系硕士研究生耿昨非做主题报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硕士研究生王一霖分享了报告《社区项目如何促进弱势儿童公平接受学前教育:一项中国西南地区的个案研究》,她所在研究团队基于云南省三个乡镇6所试点幼儿园开展多案例研究,结合文本分析法,分析了试点幼儿园对残疾儿童、经济弱势儿童、地理位置上处境不利的儿童公平接受学前教育方面提供的支持,旨在回答“如何促进弱势儿童的公平获取学前教育资源以及不同利益相关者在其中扮演的角色”等问题,最后从政府机构、资助机构、教育机构、家长不同视角提出了规划支持性政策、提供资金支持、组织教师在职培训、了解相关育儿知识等建议。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硕士研究生王一霖做主题报告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硕士研究生陶铖枨在《提升农村地区学前科学教育质量的有效实践》报告中,从国家政策背景和农村地区学前科学教育现状出发,研究了北京童学公益基金会面向农村地区开展的“童学探索课堂”公益项目的具体实施效果。基于前后测的实验研究设计,发现目标幼儿园教师和幼儿的科学素养均得到了提升。最后,立足于农村地区实际情况,建议尽快建设科学课程体系、提供科学教育培训、借助社会力量支持农村地区学前科学教育质量提升等。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硕士研究生陶铖枨做主题报告

  广州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研究生洪浩才做了题为《行动者网络理论视角下幼儿园教师激励性评价实践智慧形成研究》的报告。幼儿教师的反馈评价直接决定了幼儿的发展样态,而我国师幼互动质量仍有待提升,针对这一背景,他通过扎根理论绘制了漏斗模型,采用行动者网络理论发展研究框架。洪浩才详细地介绍了研究程序图、研究方法、研究对象及数据收集方法,提出幼儿教师激励性评价机智形成过程就是行动者网络不断发展的过程,幼儿教师激励性评价机智或实践智慧形成是多方磋商的结果等启示。他认为社会、相关部门、幼儿园管理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幼儿教师激励性评价行为实施与否及其质量。

  广州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研究生洪浩才做主题报告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博士研究生肖金星在《转向“平等的童年”:农村学前儿童亲子互动困境与实践出路》报告中,基于新童年社会学理论审视农村学前儿童亲子互动关系,运用问卷法和访谈法调查农村学前儿童亲子互动质量现状,提出乡村社会为亲子互动氛围助力、政府提供保障和指导、幼儿园对家长正向影响、父母在互动中向儿童赋权与唤醒儿童全方位的权利意识等亲子互动质量提升实践出路。该研究为成人与儿童真正地理解儿童所处的新时代、珍视宝贵的童年带来宝贵启示。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博士研究生肖金星做主题报告

  最后,英国剑桥大学教育学院Jenny Gibson副教授发表了题为《童年早期的游戏与对话:与后续社会性、情绪和学业发展的联系》的主旨演讲。首先,她深入浅出地介绍了社会性游戏的主要特点,以及游戏与儿童社会性发展及心理健康的密切关系。其次,她详细介绍了两项相关实证研究。研究一发现,早期积极的家庭沟通环境等因素对儿童在早期发展阶段的游戏、友谊和亲社会性具有促进作用,从而对儿童在童年中后期的情绪发展产生积极影响。研究二揭示了早期同伴游戏对儿童后续自我调节、问题解决和社会性能力的预测作用。Jenny Gibson副教授的研究有助于促进学前教育研究者和实践工作者对儿童游戏的深入思考,为开展与游戏相关的研究和实践带来了重要启示。

  英国剑桥大学教育学院Jenny Gibson副教授发表主旨演讲

  多元文化背景下幼儿园课程与实践的本土探索和全球视野

  11月11日上午,北京市人大代表、西城区三教寺幼儿园园长、特级校长王岚,北京市丰台区第一幼儿园教育集团书记、园长、特级校长朱继文,北京市东城区东华门幼儿园园长、高级教师彭迎春结合多年园所管理经验,围绕幼儿园课程体系建设做主题报告。随后,新西兰奥克兰大学杨甜博士、新加坡新跃社科大学陈如意副教授发表主旨演讲。本场会议由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研究所(系)王兴华副教授主持。

  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研究所(系)王兴华副教授主持会议

  北京市人大代表、西城区三教寺幼儿园园长、特级校长王岚做了题为《和合文化育人课程的实践探索》的报告。王岚园长指出,推进中华 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是落实国家关于传承发展中华 传统文化指导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学前教育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重要途径,然而将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教育还存在一定的误区与挑战。她分享了三教寺幼儿园以和合文化为出发点、以幼儿生活为切入点、充分挖掘课程资源、探索构建文化育人课程的宝贵经验。在地域文化的传承中理解传统文化,探索“和合文化”;在园所特色的发掘中体现传统文化,践行“文化育人”;在课程体系的构建中渗透传统文化,实施“四季课程”。最后,她提出应将 传统文化记忆注入到幼儿血液之中,呼吁大家关注幼儿传统文化教育。

  北京市人大代表、西城区三教寺幼儿园园长、特级校长王岚做主题报告

  北京市丰台区第一幼儿园教育集团书记、园长、特级校长朱继文在《一体化德育理念下的生活教育》报告中提到,德育是育人的根本,一体化是德育的关键。朱继文园长对一体化德育概念进行了详细解析,认为一体化德育与公平优质学前教育发展紧密相连,应当推动德育贯穿于儿童学习之中,贯穿于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以幼儿的生活经验为出发点,以生活化、主体化、终身化为基本理念,以年龄一体化、内容一体化、人员一体化、规律一体化和内外一体化五个维度为主要抓手。朱继文园长的报告案例生动,内容丰富,为我们如何在一体化德育理念下开展生活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考。

  北京市丰台区第一幼儿园教育集团书记、园长、特级校长朱继文做主题报告

  北京市东城区东华门幼儿园园长、高级教师彭迎春分享了题为《生活即教育——幼儿园生活化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报告。在我国教育改革大背景下,幼儿园大力推进课程改革。彭迎春园长围绕生活化课程资源开发、生活化课程目标落实途径和园本生活化课程体系架构三方面展开,介绍了东华门幼儿园百年来如何在课程改革中为幼儿提供高效、普惠、优质的生活教育资源。东华门幼儿园充分挖掘儿童的生活经验、自然经验和社会经验,在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遵循开放性、适应性等原则,并且融合体验式、探究式等不同方式。彭迎春园长有关课程资源构建、课程推进结构等问题的分享,对园本生活化课程探索和建设有着重要参考价值。

  北京市东城区东华门幼儿园园长、高级教师彭迎春做主题报告

  新西兰奥克兰大学杨甜博士在《信息技术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国际视野与中国故事》主旨演讲中,首先以新西兰早期教育课程框架作为导入,介绍新西兰学前教育的四个特点:开放式、以游戏为主、记录学习故事和家“校”合作。通过具体案例深入浅出地分享新西兰的典型政策文件和指导手册。其次,她通过个人访谈、课堂观察、文档分析、田野记录等方法分享了一项本土研究,提出教师对信息技术的看法存在一定的复杂性;当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工具时,教师的使用方法与观点不一致;政策与文化、幼儿园和教师三层因素影响了教师对信息技术的态度和使用方法。最后,杨甜博士从“教师的观点和实际操作是否需要一致”、“园长在引进设备时是否需要听到教师的声音”等方面提出建议,引发一线教师和科研工作者深思。

  新西兰奥克兰大学杨甜博士发表主旨演讲

  新加坡新跃社科大学陈如意副教授发表了题为《多元文化背景下新加坡幼儿教育的发展与政策制定》的主旨演讲。多元文化教育是时代的必然要求,我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也提出让幼儿感知人类文化的多样性与差异性。陈如意副教授在报告中介绍了新加坡母语框架下幼儿园如何通过创建多元文化环境、组织多元文化专题活动、开发利用多元文化教育资源等途径开展多元文化教育。同时提出多元文化教育对教师多元文化认知素养、情意素养与技能素养以及对教师教育与培训的要求。新加坡的宝贵经验为我国探索多元文化教育可持续发展路径提供了有益借鉴。

  新加坡新跃社科大学陈如意副教授发表主旨演讲

  共话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建设,讲述中国幼儿园的办园故事

  下午场的前半段,来自医疗、教育、托育服务一线等领域的专家学者聚焦0——3岁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建设话题,为大会带来了多视角、多层次的主旨演讲与主题报告,鲜明地体现了婴幼儿照护医养教融合的特征。首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儿童保健部徐轶群副研究员发表主旨演讲。随后,来自南京师范大学的吴昊博士、重庆第二师范学院的何磊教授以及花和兜教育科技公司的创始人高媛老师分别作了主题报告。本时段会议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职业教育分社副社长、副编审罗佩珍主持。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职业教育分社副社长罗佩珍主持会议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儿童保健部副研究员徐轶群以《托育机构安全健康的政策与实施》为主题,围绕安全健康政策、安全环境创设、卫生保健工作实施三方面展开主旨演讲。徐轶群副研究员聚焦托育服务安全健康问题,对我国当前托育机构安全健康的政策文件进行系统梳理和细致解读,从医养护结合的视角,深入浅出地对托育机构设施设备、环境创设安全健康要点、一日生活各环节常见的安全健康问题以及托育机构卫生保健工作进行剖析。她的报告不仅关注政策文件的引领性与指导性,同时具有极强的实用性与操作性,对相关工作者更好地开展托育机构的安全健康工作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徐轶群副研究员发表主旨演讲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讲师吴昊博士分享了题为《美国祖辈参与家庭婴幼儿照护社会支持体系建设的经验和启示》的主题报告。作为重要的家庭与社会资本,祖辈历来是儿童养育的重要参与者和重要支持力量。她深入、系统地剖析了我国祖辈参与家庭婴幼儿照护的现状与需求,并从国家政策和社区干预项目层面,介绍美国如何以“共生”为理念、以创设养育友好生态系统为目标构建的祖辈参与照护支持体系。结合国外经验和我国国情,提出应鼓励祖辈再学习再发展,关注自身价值和生命意义;政府加强引导,基于实证研究建立健全基本福利保障体系;充分利用社区各类教育资源,促进社区内外组织机构合作,提供多样化的婴幼儿照护服务。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讲师吴昊博士做主题报告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何磊教授带来了题为《基于照护服务的0-3岁婴幼儿早教课程实践研究》的主题报告。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是生命全周期教育的重要环节,是整个教育阶段的开端。课程建设也是推进新时期托育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难点所在。何磊教授从家长的早教观念、当前早教机构课程存在的问题、家长对早教课程的需求三个方面分析了我国早期教育现状。在此基础上,建议进一步开展托幼一体化课程研究、制定以发展为导向的课程标准、研制科学的课程内容体系、规范课程管理机构、加强课程师资建设,尽最大可能引领早教课程研究在符合婴幼儿生活规律的科学轨道上运行。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何磊教授做主题报告

  北京花和兜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高媛老师在《托育机构中的照料者如何与婴幼儿建立信任关系》主题报告中分享了婴幼儿照护的实践经验。她强调“照护关系,信任第一步”,婴幼儿、父母、机构照料者三方都应建立互信关系。结合实际案例,高媛老师细致地阐述了托育机构照护者与婴幼儿互动现状,以及在实际工作中照护者与婴幼儿建立信任关系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基于此,她分享了以人为本、慢即是快、顺势而为、以退为进、张弛有度五项原则及尊重—回应式的照护理念与实操方法。最后,她倡议,作为婴幼儿照护的一线工作者,我们应以婴幼儿的真实需求为出发点,用爱心、耐心与婴幼儿、家长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促进婴幼儿的健康发展。

  北京花和兜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高媛做主题报告

  接下来,会议进入下半段的主旨报告环节,该环节由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研究所(系)所长洪秀敏教授主持。北京明天幼稚集团总院长、特级校长雷海环,北京市六一幼儿院党总支书记、院长、高级教师曹雪梅,首都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院副院长于开莲副教授,北京教育学院学前教育学院院长谢志东副教授分别发表主旨演讲,为我们讲述中国幼儿园的办园故事。

  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研究所(系)所长洪秀敏教授主持会议

  北京明天幼稚集团总院长、特级校长雷海环在《让幸福文化成就明天的辉煌——公平优质发展背景下的集团化办园改革》主旨演讲中提到,提高办园质量、解决“入好园难”问题、促进幼儿健康成长既是集团化办园的初心与使命,更是集团化办园要解决的主要问题。雷院长具体阐述了集团化办园的管理方法和战略思维,深入剖析了集团化办园如何通过精神与力量的凝结器、质与量的平衡器以及管理标准化与教育多元化的转化器来开辟全面文化管理之路。从精神文化、行为文化、管理文化、环境文化与教育文化的角度展示如何落实于行为、外化于环境和固化于制度,从而实现集团化办园全面文化管理目标。雷院长的演讲为如何推动集体化办园的改革与实践提供了重要启示。

  北京明天幼稚集团总院长、特级校长雷海环发表主旨演讲

  北京市六一幼儿院党总支书记、院长、高级教师曹雪梅在《立德树人视野下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主旨演讲中,以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出发点,结合北京市六一幼儿院实践案例,分享优化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的方法。她介绍了六一幼儿院“保教合一、保教并重、保中有教、教中有保”的办园方针、保育员工作大会制度、“五位一体”教师队伍建设体系等,强调以家国情怀引领师德师风建设、以保教合一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以前瞻思维规划教师职业发展、以文化浸润涵养教师育人活力,促使幼儿园教师在工作中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

  北京市六一幼儿院党总支书记、院长、高级教师曹雪梅发表主旨演讲

  首都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院副院长于开莲副教授发表了题为《教育信息化2.0时代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素养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的主旨演讲。她从我国教育信息事业发展状况、《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出发,系统梳理了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素养概念和构成要素。于开莲副教授对《美国国家教师教育技术标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等四份经典政策进行文本分析,初步构建指标体系;并且通过德尔菲法系统、问卷法等逐步修订建立指标体系。她构建的幼儿教师信息技术素养评价指标体系有助于判断幼儿园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水平,为提升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素养提供精准帮助。

  首都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院副院长于开莲副教授发表主旨演讲

  北京教育学院学前教育学院院长谢志东副教授做了题为《法治社会建设背景下的儿童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建构》的主旨演讲。她从“全面依法治国”相关法律和政策背景出发,系统阐述了如何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保护儿童安全,指出构建儿童安全风险防控体系需遵循“坚持统筹协调、综合施策;坚持以人为本、全面防控;坚持依法治理、立足长效;坚持分类应对、突出重点”四项基本原则,强调学前教育机构应了解相关法律依据、关注儿童权利保护、加强教职工责任心、落实各项管理措施。谢志东院长的研究为学前教育工作者如何深入思考儿童安全问题,开展与儿童安全相关的研究和实践带来了重要启示。

  北京教育学院学前教育学院院长谢志东副教授发表主旨演讲

  主旨演讲:用公平优质的学前教育托起明天的希望

  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李辉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职业教育分社社长姚贵平编审围绕学前教育的质量与公平发表主旨演讲。本时段会议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职业教育分社副社长罗佩珍副编审主持。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职业教育分社副社长罗佩珍副编审主持会议

  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李辉教授在《质量与公平:澳大利亚幼儿日长托服务的质量改进与研究发现》主旨演讲中,从澳大利亚幼儿教育体系(ECEC)、幼儿教育质量监督体系(NQS)以及澳大利亚儿童教育和护理质量管理局(ACECQA)的角色与职能出发,为我们全景式地展现了澳大利亚在促进幼儿日长托服务优质公平发展中所做出的努力,并详细介绍了澳大利亚全国幼儿教育质量改进研究项目。该项目通过三阶段的全国样本收集,发现了澳大利亚幼儿教育发展中表现出的州际效应、城乡效应、牟利效应、贫富效应、规模效应以及稳定效应,研究指出全国保教质量监督局作为一个独立机构,可以有效监控和管理全国学前教育质量,有针对性地制定质量改进战略规划。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澳大利亚在幼儿日长托服务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方面的有益经验,为思考和推进我国高质量学前教育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了重要参考。

  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李辉教授发表主旨演讲

  教材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重要支撑。近年来,我国陆续颁布各级各类教材管理办法、教材建设规划,将教材建设提升到了国家事权的高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职业教育分社社长姚贵平编审发表了主旨演讲《学前教师教育教材质量提升:政策与实践》。他从多年从事出版工作的经验出发,讲解了当前我国教材管理方面的新政策、新变化;详解地介绍了学前教师教育教材建设的新思路、新做法。在报告中,姚社长强调学前教师教育教材建设需要找准政策依据,应关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托育机构管理规范(试行)》等权威性文件。学前教师教育教材建设应做到入眼、入脑、入手“三入合一”;内容需课堂、岗位、证书、竞赛“四位一体”;形式要兼顾线上线下。最后,他强调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质量的教材,呼吁大家共同为打造高质量的学前教师教育教材而努力!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职业教育分社社长姚贵平编审发表主旨演讲

实践工作坊:婴幼儿照护服务的实践探索和经验

在为广大家庭提供优质的婴幼儿照护服务,回应实践需求方面,北师大实验幼儿园作为一所有着近110年历史的老园,做了诸多卓有成效、富有价值的探索。本届会议特别设置婴幼儿照护实践工作坊,来自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幼儿园的三位专家同与会者一同分享了婴幼儿照护实践经验,该环节由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幼儿园总园长助理丁乐主持。

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幼儿园总园长助理丁乐主持会议

首先,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幼儿园总园长、研究员、特级教师黄珊发表了题为《从“和平门”一路走来——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幼儿园的婴幼儿照护专业发展历程》的报告。黄珊总园长从“传承”“服务”“专业”“发展”四方面阐述了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幼儿园在婴幼儿照护方面的实践探索。黄珊总园长带领大家回顾了园所深厚的早教积淀:从20世纪50年代直至今日,早期教育经历了起源、调整与重建过程。一路走来,园所紧跟政策引领,顺应不同历史时期的实践需求,始终发挥教科研引领的优良传统,坚持以爱育人的服务理念。从百年文化浸润管理,助力教师专业发展;打造精细科学保育,融入生活回应照护;构建早教课程体系,提升保教服务质量等方面提供借鉴与参考。最后,黄珊总园长分享了百岁老教师段裔的教育智慧,希望北师大实验幼儿园的百年积淀,能够在新一代教师队伍中浸润传承。

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幼儿园总园长、研究员、特级教师黄珊做主旨报告

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幼儿园早教中心主任马超做了题为《亲子活动的组织实施》的报告,他围绕亲子课程的意义建构、亲子课程的依据、亲子课程的组织与实施这三部分内容展开。他重点呈现了亲子课程体系、具体内容及相关做法,分享了婴幼儿照护在家庭亲子早教方面的有益经验,并围绕音乐、美术、语言、运动等领域呈现了真实情境下的亲子活动组织实施案例视频,使与会听众对亲子活动的组织实施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更加深刻的印象。最后,马超老师对如何进行相关课程维护提供了专业式指导。

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幼儿园早教中心主任马超做报告

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幼儿园校本部园业务园长滕瑾做了题为《半日托班游戏化生活》的报告。她以视频故事的形式与观众分享了宝贵的实践经验。滕瑾老师从儿童视角、教师视角解读半日托班的游戏化生活,强调以游戏贯穿幼儿半日生活,通过音乐游戏、语言游戏、动作游戏、探索游戏等类型丰富的游戏来丰富幼儿的多样化生活经验,在游戏化的生活中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最后,她总结了游戏化生活的意义,并建议在实施游戏化生活的时候要遵循游戏化、生活化、注重个体感知三大原则。

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幼儿园校本部园业务园长滕瑾做报告

至此,第二届SEED儿童早期发展与教育国际会议接近尾声。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研究所(系)所长洪秀敏教授代表第二届SEED会议组委会致闭幕辞。她表示,受疫情影响,本届会议只能隔着屏幕进行。但是四天以来,我们的研讨交流如火如荼地开展,来自8个国家和地区的学前教育研究者、实践工作者和青年学者贡献分享了50个精彩报告。我们的与会代表也是夜以继日认真听会、学习,看回放,参与互动问题,取得了圆满的会议效果。本届会议聚焦“公平优质:加快健全幼有所育公共服务体系”主题,围绕学前教育公平、学前教育质量、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三大方面,一共探讨了6个方面的具体议题,形成了一些共识:一是推动“幼有所育”不断取得新进展,必须回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要求,坚持以儿童为中心,实现儿童福祉;二是推动幼有所育公共服务体系,必须坚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师整体专业素质;三是推动幼有所育公共服务体系,必须加强课程实践,本土化课程探索与构建;四是推动幼有所育公共服务体系,必须坚持教育公平,关注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园所之间不平衡问题,以补短板、强弱项,共享发展为目标,扩大“幼有所育”的公平受益面;五是推动幼有所育公共服务体系,必须坚持不断提高质量,确保提供优质的学前教育服务;六是推动幼有所育公共服务体系,必须关注和加快推进0-3岁婴幼儿照护服务的探索与实践。洪秀敏所长表示,本次SEED会议在与会嘉宾和报告人的努力下,让我们对公平优质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构建与实施有了更清晰地认识,碰撞出更多思想和研究的火花。我们非常高兴SEED国际会议能够为国内外广大学前教育研究者和实践者搭建对话交流的学术平台,融全球智力,面向前沿,分享和研讨国际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趋势、新问题与新要求,呈现多学科、跨领域、多视角的前沿研究与实践成果。

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研究所(系)所长洪秀敏教授致闭幕辞

最后,洪秀敏所长向与会嘉宾、主办协办单位领导和同仁及全体工作人员表达感谢,邀请大家共同观看会务组精心剪辑的会议掠影,并希望疫情早日结束,第三届SEED国际会议能与大家在线下相聚,开展更为深入的交流互动。

第二届SEED儿童早期发展与教育国际会议(Study of Early Education and Development)圆满落幕。SEED国际会议是一个系列性的、国际化的儿童早期发展与教育会议,遵循学术性与开放性原则,旨在融全球智力,面向学术前沿,分享和研讨国际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关键问题和发展趋势,呈现多学科、跨领域、多视角的前沿研究与实践成果。

投稿:qingjuedu@163.com

Copyright © 2002-2024 青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