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老师砸学生手机,“疏、堵”结合才能事半功倍
近日,绵阳安州中学某高二班主任两学期砸了学生22部手机。该班部分学生上课、就寝时耍手机情况严重,从上学期末至现在,该班共有18名学生的手机被砸,而班主任砸了4部(包括一部模型机),其余是学生家长及学生自己所砸。(1月8日《人民日报》)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网络的依赖度日益提高,家长为了方便与孩子之间的联系,特意为孩子配备了手机。然而部分学生却因此沉迷于手机,不分时间、地点的玩手机,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对学生的学习造成了不利的影响,除此之外,学生玩手机也影响了老师的教学效果。在这种情况下,禁止学生在学校玩手机具有一定的必要性,但老师砸学生手机,这种方式却是不可行的。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九条:盗窃、诈骗、哄抢、抢夺、敲诈勒索或者故意损毁公私财物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所以,这名老师的行为也违背了国家法律。
为了防止学生沉迷于手机或许成为了老师砸学生手机的理由,可是,老师的这种行为却带来了许多的弊端。当着全班的面砸手机,也许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警示作用,但这实际上也是一种暴力行为,容易给学生树立不好的形象,并且让学生形成暴力行为。对于家境不好的学生而言,如果手机被砸了,这将会给他们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害。在信息时代,让学生完全不看手机并不现实,因为这样会造成学生与现实脱节,最终成为只会学习的书呆子。
其实,防止学生沉迷于手机的方法有很多,并非砸手机一种,比如老师可以定期回收、发放学生手机,这样不仅可以避免以上弊端,还可以让学生定期浏览信息,了解社会动向。在互联网信息化时代,一味禁止学生用手机,无助于消除学生对信息世界的渴望。学校应该和在校学生通过参与式的讨论,和同学们一起来讨论手机使用的利弊,并且建立起师生共同协商共同遵守的学校手机使用规则。(张遂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