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相信“真善美”,不忘“假丑恶”
近日,镇江一幼儿园举行了一场“防拐、防骗演练”活动。活动邀请家长志愿者扮演素未谋面的“人贩子”。通过以带孩子们出去买玩具、买零食、玩游戏等为由,对幼儿进行“哄骗”。在不到20分钟的过程中,成功骗取46名小朋友。(12月24日扬子晚报网)
报道一出引发热议,不少网友表示“震惊”“后怕”“细思极恐”。对于防拐教育,许多家长平时都会和孩子反复强调,“不要跟陌生人说话”“不要吃陌生人给的东西”等诸如此类的话,而孩子也都好好的做过 。
但是现实实验的结果却让人目瞪口呆,不禁让人深思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故障”,存在“漏洞”?答案显而易见,防拐教育仅靠说教是远远不够的。
防拐教育要根据孩子的性格进行“因材监管”。笔者认为,对于性格外向,俗称“撒手没”类型的孩子,仅靠说教孩子容易在短时间内记住,但很难形成长期意识,这就要求在公共场所活动时,监护人时刻照看,为孩子负责;对于性格偏内向,习惯紧跟大人的孩子,相对安全,只要监护人不会太“马虎”即可。
防拐教育重点在“实教”上。由于孩子是这个世界上最相信“真善美”的群体,出于经验等限制,尚不具备辨别“假丑恶”的能力,骗走一个孩子,远比成人想象的容易很多。因此,对拐骗方式、脱逃途径以及面对拐骗正确的应对手法进行实战就显得尤为重要。
不仅要让孩子知道“陌生人”可能存在危险,还要让孩子懂得分辨什么样的人才算“陌生人”,而这也是这次过于现实的实验结果带给我们的启示。
对拐骗教育要以“法律”为基础,对违法行为严惩不贷。《关于依法惩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的意见》等法律法规做了详细规定,要求执法者依法加大打击力度,做好协作配合,正确贯彻落实各项政策。社会主义长治久安需要好的执法者,同样也需要社会各界对“法律”这道“底线”的严格把控,不踩线、不越线也不在“高压线”的边缘徘徊。
自古以来,“防患于未然”“未雨绸缪”“居安思危”等词语都是褒义词,让孩子相信“人性本善”的同时更要加强防拐教育。上述实验结果所幸只是实验,但也用沉重的数据告诉我们,防拐教育还不够。还需要我们继续不厌其烦的反复实践、反复演练,这是防拐教育宣传的目的,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稳定和谐的根本途径。(宋雪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