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巨婴”怪状折射出的深层教育问题
哈尔滨刘女士与丈夫离婚,儿子与奶奶一起生活,从小性格孤僻。高中时,刘女士将其送到国外,两年最少花了200万,却连预科毕业证都无法取得。回国后也天天在家玩游戏,吃饭都是奶奶送到跟前,甚至一口口喂。(中国新闻网12月17日)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教育事业取得空前的发展:我们培养了一大批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我们中国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得到全面提升;我们的教育进入快速发展的轨道,中国也成为全世界规模最大、发展速度最快、发展潜力最大、特色最为鲜明的国家。所有的成就均不容置疑。但喜中有忧,不得不承认我们当前的教育环境中不全是和谐的因素,还存在一些怪状,例如有一些受教育者被称为“巨婴”。
“巨婴”,顾名思义,巨大的婴儿。引申为对虽已成年,但心智仍不够成熟的社会群体的概括。
“巨婴”怪状之一:自理、自立能力差,过度依赖父母,无法独立生存。折射出的是中国式父母“保护式的教育”。“两年花费200万,吃饭还要奶奶喂”的高中生令人唏嘘,更有大学生为索要抚养费,将父亲告上法庭。基于中国传统的情亲和教育观念,父母是孩子一生的保护伞,在父母的眼里孩子永远长不大,父母对孩子物质和金钱上的支持似乎无可厚非。但显然,过度的物质支持只能让孩子对此产生依赖并丧失独立生活的能力,也许适当的放手反而会激发孩子潜能,铸就生存本领。
“巨婴”怪状之二:上进心强,但抗挫折能力差。折射出的是完全依靠表扬式教育的弊端。我们崇尚表扬式的教育,推崇好孩子是夸出来的。适当的表扬的确可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向善、向好的动力,但若是教育只剩下表扬而容不得半点批评,恐怕也难取得好的教育效果。笔者身边就有很多妈妈们抱怨“孩子在玩游戏的时候只要输了就开始哭闹”,更有“某博士生毕业论文修改多次仍未通过遂跳楼自杀”“厦门男子杀死前女友”等见诸报端,凡此种种都是抗挫折能力差的表现。由此看来,在教育过程中适当施加挫折教育,帮助孩子树立面对困难正确的态度是十分必要的。
“巨婴”怪状之三: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同理心。折射出的是“换位思考”教育的匮乏。当今的青少年不少是独生子女,在家里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更是爷爷奶奶的心头肉,万千宠爱于一身,在长辈们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照顾下成长为一个个傲娇的“小公主”“小王子”。但当众多的王子公主汇聚一堂时,矛盾的火花也就此产生。“因口角纠纷,高校男生在宿舍遭舍友杀害”类似新闻多次进入公众视线,还有网友戏谑“感谢舍友不杀之恩”。带着“被宠爱”的习惯进入群体生活,缺乏换位思考的能力,不懂得体谅他人,成为矛盾产生的根源。
教育是百年大计,既决定着人类的今天,也决定着人类的未来。“巨婴”怪状只有得到及时且有效的改善,才能让教育焕发活力,达成传承文明与知识、培养年青一代、创造美好生活的目的。(黄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