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谈起“高考”你想起了什么?
前两天有人问我,快高考了,心很慌怎么办?我的第一反应就是威利卡瑞尔的万灵公式。
第一步,找出可能发生的最坏情况是什么?考不上大学。
第二步,让自己能够接受这个最坏情况。大不了复读,向马云,俞敏洪学习。
第三步,有了能够接受最坏的情况的思想准备后,就平静地把时间和精力用来试着改善那种最坏的情况。努力复习,做好准备,提高考上大学的概率。不知道我给的建议对他有没有帮助?
/02/
穿越回10年前
谈起高考会不经意的想起10年前的自己奋战高考的日子,我在想如果让现在的我回到10年前,我高考的成绩是不是会更好一点?答案是肯定的。
10年前的我,做题只是为了做题,缺乏思考与总结。现在的我,在做题之前,我会想这道题,出题的老师考的是哪些知识点?以前有没有做过类似的题?和以前做过的题有哪些不同?如果这道题不会解,去问老师和同学怎么解,这个过程不光是追求答案,更多的应该是搞清楚,为什么别人能解,自己不会的根本原因在哪里?
/03/
做笔记也是一门学问
高中的我做笔记是杂乱的,很多个笔记本,记的到处都是,想找到自己要找的笔记,不是那么一件容易的事,而且做的笔记是零碎的,很难将所有的知识点汇总和串起来。现在的我可能会使用思维导图,把每一个学科的知识点,按不同章节,把所有的知识点汇总到一个逻辑思维导图,查的时候能很快的找到相应的地方。
/04/
学习方法论
我觉得老师不光只是教知识点,更多的应该是传授解题的方法论。学习新的知识应该遵循三个过程,输入,内化,输出。输入:学习老师讲的知识点。内化:刻意练习,举一反三,输出:以教为学,把自己当做老师,给其他人讲,如果能讲清楚且能回答被教人提出的问题,说明自己真的掌握了,有时候会因为知识阻塞讲不清楚,或者回答不出提出的问题,说明自己还是没有真正的掌握,还需要重新找到自己没明白的点,重新学习。
/05/
学会选择
其实人生处处是“高考”,比如工作的选择,我是选一个大而稳定的公司,还是一个小而充满挑战的公司?我是选择一个,当今很流行的行业,还是选择一个现在还不成熟,将来可能很热的行业?怎么过自己的一生,也需要慎重的选择?我是平平淡淡的知足常乐,还是不断的突破自我迎接挑战?做出选择之前我们应该考虑哪些?
1.从经济学的思维我们要考虑机会成本,换句话说,每一个选择都意味着失去。 选择了创业,你就失去了打工的稳定。 选择了北上广,你就失去了小城市的安稳清闲,这些都是机会成本。
2.从可视化思维去思考,你要量化你选择后的价值和收益,选几个你最关注的维度进行量化。不同的阶段维度应该是不一样的,刚毕业应该更关注自我成长,提升技能,黄有璨老师称之为向外的行业技能曲线。30岁应该以后需要关注大局观,提升向内的思维认知曲线。所以选择不光要考虑当前的收益,还要考虑未来的收益,综合考虑取最优。
3.运用更多的思维模型,帮助你提高选择的质量和成功的概率。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场景,使用正确的思维模型,让你的选择更符合天时地利人和。
4.追寻内心,同时保持自己的原则和尊重自己的价值观。
一个馒头可以引发一次血案,一个问题也可以引起一次人生思考。人生会经历一个又一个的“高考”,最后用一句话总结:选择比努力更重要,格局比能力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