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考分靠商业app应厘清公共服务边界
发表于2018-11-07 23:09:19
摘要: 近日,安徽亳州市区风华中学一位学生家长向媒体反映,在老师的推荐下,很多家长在手机上安装了一个叫好分数的软件,主要功能是查分,学校联考、班

    近日,安徽亳州市区风华中学一位学生家长向媒体反映,在老师的推荐下,很多家长在手机上安装了一个叫“好分数”的软件,主要功能是查分,学校联考、班级考试班里成绩出来后,家长需要登陆软件查看孩子的各科分数,如果您还想知道孩子的考试名次,就需要付费了。(11月6日《央广网》)

  应试教育模式下,分数和排名成为约定俗成的成败标准,并滋生了“唯分数”和”唯排名“论的蔓延。传统思维根深蒂固,以此为导向和基础,分数和排名有了极致化的呈现,不仅有班级排名,还有年级或者区域排名,比如乡、县、市、省甚至全国排名,包括中考高状元的排名,最终也是取决于考试的成绩。分数和排名如此重要,无论是教育者还是被教育者都异常重视分数和排名的高低,并提供了极为方便的信息渠道。

  为保护学生隐私和消解“唯分数论”的误区,教育部明确规定要求学校统一不公布排名。自此,获取学生分数和排名的信息,就由主动公开到被动查询转变,如果不是家长主动到学校去查询,或者依托于商业APP的话,几乎很难获得必要的信息资料。然而问题在于,由于主动公开或者免费查询的渠道并不畅通,家长获取相关信息也极不方便——若家长在外地,或者无法到学校去查询,意味着要获取相应的考试成绩或者名次,只能求助于第三方的商业APP,并按照规定支付一定的费用。

  学校以贯彻教育部的规定而不统一公布排名,但又给各种商业APP提供相应的信息资料,致教育信息染上过度的商业气息,如此结果令人难以接受。教育具有“百年树人”的公共属性,分数和排名作为最基本的教育信息,属于学校提供的公共服务范畴,家长们理应有优先和无偿获得的权利,而不应有额外的经费支出,并承受系统变更所带来的风险。

  在教育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学校选择市场化服务无可厚非,不过应体现出“公益归公益,商业归商业”的责任区分原则,恪守最基本的行业底线与规则。学校通过服务外包的方式,让市场化主体来提供更为便捷的服务,符合市场化、精细化和专业化的原则,但不应将其完全商业化和付费化,而把属于公共资源的教育信息,无偿的提供给商业机构而沦为逐利的工具。

  如此做有失合理性,一者,分数和排名属于公共信息,受教育者和监护者具有无条件获得的权利,在学校无法主动和全面公开的情况下,可以实施精准投射或者单向性公布,以解决受众的获取需要;二者,与商业机构进行合作,只是学校提高效率和实现自我解放的需要,而非责任和矛盾的转嫁,并为商业机构提供牟利的便利;三者,若不能厘清公共服务的范畴和边界,就会导致权力寻租和利益输送的产生,加剧教育的商业化和黑灰化,危及教育最基本的公共属性。

  无论是有偿补课,还是教辅资料回扣,或者校服质量乱象等,暴露出教育产业化下的伦理滑落,包括学生成绩和排名,都会成为被各方利益者用于逐利的工具,并将“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潜规则玩到极致。究其原因,惩戒威力不足,打击力度偏弱等事后控制失灵是一个方面,而未能厘清公共服务范畴,给商业逐利和利益输送提供空间,才是最致命的基础性缺陷。教育主导权力是否被纳入了笼子中,其价值取向是否失偏,是否真正打通了数据渠道和信息堡垒,值得追问和深思。不让公共服务被商业化所裹挟,学生成绩和排名能否快速而无偿获得,当是一个最好的检验标准。(堂吉伟德)

投稿:qingjuedu@163.com

Copyright © 2002-2024 青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