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篡改经典儿歌”现象不容忽视
发表于2019-09-10 15:42:17
摘要: 篡改经典儿歌现象不容忽视 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近日, 儿童歌曲《一分钱》被改成《一元钱》。有人感叹,时光飞逝,过去的一分钱与时俱进成

  “篡改经典儿歌”现象不容忽视

  “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近日, 儿童歌曲《一分钱》被改成《一元钱》。有人感叹,时光飞逝,过去的“一分钱”与时俱进成了“一块钱”;也有人质疑,这样改编经典,难道不是恶搞吗?对此也有部分网友热议,篡改或许也是有一定理由的:比如现在没有“一分钱”了,现在的小朋友对“一分钱”没有概念了等等。

  儿歌《一分钱》写的是孩子的天真无邪,捡到钱交给警察叔叔,赞美了孩子拾金不昧的 良好品格。歌曲创作有它自己的创作时代背景,有创作者想要表达的社会意义,与“一分钱”或者“一元钱”没有根本的关系,如果篡改者非要标榜“与时俱进”的初衷确实可笑,有画蛇添足之嫌,实为无聊乏味。笔者以为,经典就是经典,随意篡改或消遣经典的做法,是在拿经典“开涮”,这种行为 不可取,这种现象更不容忽视。

  “篡改经典儿歌”是对文化传统的不尊重。经典儿歌《一分钱》被人们传唱了半个多世纪,早已不只是一首简单的歌曲,而是无数中国人深深印在脑海中的历史记忆,是一个文化传统的标记。歌曲反映了社会对少年儿童精神气质的美好期待,它所要表达的价值观是不能用“一分钱”或者“一元钱”去衡量的。创作者希望“祖国的花朵”养成讲公德、肯担责、爱社会、建祖国的美好愿望,这种思想寓意任何时候都不过时,还需要那些自作聪明者去篡改歌词吗?此种风气万万不可助长。随意篡改经典歌词,是非常不严肃的一类现象,很容易给现在的青少年形成不良导向,造成恶搞美好社会公德的误导,文化传统在恶搞中被肆意消遣。

  “篡改经典儿歌”是创作者原创力的匮乏。篡改歌词者除了有对文化传统意识理解不够,文化修养不足的问题,还存在缺乏与时俱进的原创能力。少儿歌曲在孩子们成长的道路上意义非凡,是伴随他们成长过程的最重要的艺术形式。一首 的儿童歌曲不仅能正确引导孩子们树立良好的审美观,还能帮助他们正确认知事物。就目前儿歌创作形式,很多儿童歌曲并没有真正的反映当下的儿童心理状态,而是以一种成人的心理去创作,创作思路单一,缺乏创新。郎朗上口、传唱度高同时又具备现实教育意义的儿童歌曲很少。受流行歌曲的渗透影响,孩子们现在上音乐课或者编排文艺节目大多数采用网络流行歌曲,只是节奏强劲、旋律热闹而已,已不是孩子们独享的艺术形式,所以“篡改经典儿歌”这一现象足可以证明现实中儿歌原创能力的匮乏。

  儿童歌曲的对象是由不同性别、年龄、智力、文化背景以及个性的孩子所共同组成的一个儿童群体,创作者必须对儿童的心理特征进行充分的考虑和探讨,对儿童的生活进行深入体验,才能创作出适合孩子的歌曲。美妙的歌曲不仅仅是听觉上的享受,同时更应是精神上食粮。创作者注重开拓思维,敢于创新,把创作笔触伸进孩子纯洁率真的心灵世界,用 的作品促进孩子身心健康成长,这是我们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苏荣

投稿:qingjuedu@163.com

Copyright © 2002-2024 青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