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的情绪低落、对于和朋友同学聚餐或参加社团活动的兴趣明显降低、不想跟别人交流、默默流泪、体重突然增加或减少、时常感觉很困但是晚上睡不着觉……这些从表面上看起来司空见惯的“丧”情绪,叠加起来可能说明已经有了抑郁情绪,甚至是抑郁症。(中国青年报)
大学时期,既是从依赖走向独立的时期,也是心理发展完善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大学生要适应新的生活环境,还要面临学业压力、就业压力、人际关系和感情问题等,在与日俱增的压力之下,抑郁症便成为大学生的心理隐形杀手。调查结果显示,29%的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状况,其中20%为轻度郁,7%为中度抑郁,2%的大学生存在重度抑郁。可见,大学生患抑郁症不容小觑。
大学生抑郁症发病率逐年攀升的背后,也许跟现在的发病学生求助数量的提升有关。以前,对于抑郁症,公众都存在偏见,很多患者不愿意把自己的病症示人,导致隐藏病例多。现在很多大学开始宣传正确看待抑郁症这种疾病,意在打消大学生的“病耻感”,拿掉传统认知中的标签,减少学生害怕的心理,让学生在更宽松的环境中多一些主动求助,而不是等要引发更深的创伤时才暴露出来。
当然,摆脱抑郁症,打消大学生的“病耻感”只是第一步,同时我们还需补齐短板。一是加强心理干预。目前一些高校心理老师既是老师又是医生,不仅可以通过心理咨询等方式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也可以通过医学干预降低可能发生的悲剧。二是创新治疗方法。有的团队研究和推广的阅读疗法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即根据不同的症状,选择不同的书籍分阶段让患者阅读,使他们的痛苦得以宣泄。此外,对于大学生自身而言,要建立一个相互支持的系统,让同学间彼此感受到对方的支持,或者在心情不好时一起聊聊天、散散步,纾解压力、宣泄情绪。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