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华为发布通知称,今年从全世界招进20-30名“少年”,对8名2019年届学生实行年薪制。从通知内容可知,年薪最高者竟超过200万元。消息传播网络,立马引起诸多网友围观和羡慕。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正如华为发布通知所言,“要用顶级的挑战和顶级的薪酬去吸引顶尖人才”,这些“少年”并非日常中的懵懂无知意思,而是拥有超凡能力、超高学历的年轻才俊。有媒体披露,其中年薪最高者是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生,培养单位是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攻读专业是“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从中可以读出,高薪水背后是个人真才实学的“含金量”,也是一次对“读书很值钱”的最直接肯定。
近年来,社会上不乏少数声音为“读书无用论”站台,甚至有个别人认为辛辛苦苦培养一个大学生,出来3000元月薪不如工地搬砖。诚然,接受教育、掌握知识,不能极快转化为生产力,对教育投入而言,的确会显得得不偿失。但教育是对人生价值和深度锻造不可或缺的阶段,教育回报往往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一定的人生际遇和社会舞台。毕竟,短暂的情状不能替代长久的人生,少数知识分子的“寒酸”不能概括受教育群体的模样。
有网友对华为高新招聘发表看法,不得不承认年薪百万者拥有雄厚实力,然在众多优秀者中被赏识也有运气成分。要知道,此观点是建立在学术研究、项目管理、研究领域、个人综合素养等超强的同等教育背景条件下的。也就是说,接受教育、拥有知识是人生升格进阶的起码资本,好比一个有资格、有能力、做好充分准备的人,当企业市场、良好机会等向你走来时,才能释放“知识改变命运,教育成就未来”的真理魅力。反过来说,缺乏教育、缺少知识,就别妄想接住“天上掉下来的馅饼”。
当今时代,信息技术一日千里,智能发展瞬息万变,思想换代转眼化钧,社会百业、世界各领域处处彰显着教育的重要性、科技的创新性。试问,假使还一意孤行认为体力劳动仗剑天下、或者今后踏上社会边看边学,还能绽放出奇异的人生吗?想必,平庸而艰辛的生活一定会在“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悔恨中觉醒,恐怕到那时已经“悔之晚矣”。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相对于个人而言,所有想增加自身含金量、使己成为人才的行为,皆离不开深造与学习、充电与读书,接受教育方可厚积薄发。尽管多元化世界选择可多样,然最好的选择是让自己接受高等教育、变得强大无比,如此在任何行业领域的角力场上都能站稳脚,不断攀登人生巅峰。因为借助来自读书和教育而来的垫石和楼梯,拓展人生长度和宽度才能成为可能。所以说,大凡普通少年都应以华为“少年”为例,努力学习、好好读书、天天向上,不为百万年薪、而为今后更多选择、更为用才华回馈父母和社会。(段官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