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发脾气的父母 将会收获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发表于2019-07-24 10:42:56
摘要: 强迫行为在我们的生活中屡见不鲜,同样强迫行为在家庭这个环境中也经常上演,最常见的就是父母强迫自己的孩子做不愿意做的事情。 比如,让孩子必须

  强迫行为在我们的生活中屡见不鲜,同样强迫行为在家庭这个环境中也经常上演,最常见的就是父母强迫自己的孩子做不愿意做的事情。

  比如,让孩子必须把桌子上的水果吃掉;必须去上周末的兴趣班;必须考班级前几名,必须考上重点大学以致以后稳定的工作…,可以说从小到大,每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都会遭受到来自父母的各式各样的强迫。

  也因此可以明显的看出,强迫是代际传递的,父母强迫孩子,孩子再用这个方法逼迫别人,再去强迫自己的孩子。

  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得到的经验是:强迫比沟通省事,或者他们因为父母对自己的强迫,都没有学会用沟通去说服别人。

  从呱呱坠地的婴儿,到走出家门,走到学校,再走向社会,父母一直是孩子最重要、最主要的学习对象,父母的每一个行为,每一种做事方式都会在他们像白纸一样的心理层面留下痕迹。

  具体来说,父母的强迫会给孩子造成两方面的影响:

  1、强迫留下自卑

  面对父母的强迫行为,不管这个初衷好坏与否,孩子感受到的都会是来自父母的权威,体验到的都会是自己的弱小,而这就是自卑的根源。

  当一个孩子体验到自己的弱小,父母的逼迫时,他可能会认为自己不被爱,不被接纳,而这样的想法他是没有办法消化的,即他们没有办法合理化。

  所谓的合理化是一种心理防御方式,就是为自己已有的认知做辩护,比如在我们已有的认知里面,爸爸妈妈是爱我们的,可是突然有一天,爸爸妈妈不仅骂我们,还打我们。那么如果是一个小孩他就无法认为爸爸妈妈这是为了自己好才这样的,于是他就会很矛盾。

  于是他就会把这种不好的体验压抑到自己的潜意识里,结果就是在成年之后,当有相似的场景出现的时候,他就会体验到自卑,比如当对方有权威、强大、逼迫得时候。

  2、习得逼迫行为,变得不会沟通

  模仿是孩子学习的主要方式,而孩子模仿学习的主要对象就是父母,于是父母强迫他们,相当程度上是教会了他们利用强迫解决问题。

  他们可能会在其他地方用强迫的方式对待其他人,或者当自己长大后也用强迫的方式对待自己的孩子。

  心理学家认为,和任何一种人际关系一样,亲密、健康的亲子关系必须建立在足够的尊重和信任之上。我们不应该也不可能在每一件小事上都帮助孩子做出选择,我们需要教会他们自己做选择,因为孩子只会对自己主动做出的选择有责任感。

  举个例子,三年级的小明,下午放学回家,不愿意写作业,要看动画片,这时候妈妈要强迫他吗?

  妈妈要做的不是强迫他去写作业,而是心平气和的和他沟通,帮他分析清楚不写作业的后果,比如需要熬夜,可能会被老师当众批评…。

  然后剩下的就需要他自己去经历和体验了,也许只有当他没有写作业,第二天接受了一系列负面评价之后,他才会意识到自己错了,他才会反思,是不是辜负了妈妈的信任。

  心理学家武志红曾说过,越小的孩子,面临的人生使命就越小,成败得失,除了有心理上的意义,现实意义有时没那么大。

  所以要让孩子尽可能更多的做自己,自己去尝试,自己去探索,这样他们才可以发展出丰富的人格基础。

  而父母的强迫恰恰与此相反,是一种让孩子不能做自己,不能自己去尝试,自己去探索的做法。因此,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从心理发展的角强烈建议父母们,多和孩子真诚、平等的沟通,沟通不成功就让孩子自己去体验,尽量不要强迫自己的孩子做不愿意做的事情。毕竟,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嘛!(程玉访)

投稿:qingjuedu@163.com

Copyright © 2002-2024 青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