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呼和浩特市大学毕业生安居工程(试点)实施办法》。根据该文件,具有普通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应往届毕业生(往届3年及以内),满足一定条件,住宅平均销售价格按照项目所在区域市场价格的50%确定,产权交易涉及相关税费按规定由建设单位和购房者分别承担,但5年内不得上市交易。
在房价高企的今天,不少优秀人才在一二线城市难有一席“蜗居之地”,而不得不选择逃离。呼和浩特市出台“大学生半价买房”政策,无疑是疏解了人才心中的“一大痛点”,在各地硝烟四起的“抢人大战”中,增加了一个重量级“砝码”。正如网上的评论所言,半价买房 是目前为止人才引进中最为激进的政策,是“最强人才新政”,是真正在“用生命引人”。
呼市大学生半价购房,表面上看是以房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其实背后也有为商品房留住“刚需客户”的考量。呼市出台文件第一条“为深入推进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切实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和条件,吸引和留住优秀青年人才在呼和浩特创业创新”,这是大学生半价购房政策摆在“台面上的理由”。
然而另一个不争实事是,呼和浩特的住房每月成交套数锐减。今年1月份成交431套,2月份116套,而去年8月份销售3181套。最新数据今年3月份只销售了197套,而去年3月份呼和浩特住房销售2619套,同比下降极其明显。没有人口特别是优秀人才的有效流入,住房销售就会失去“刚需支撑”。在各地依赖“土地财政”的语境之下,难以承受房地产业疲软带来的沉重的连锁打击。因此,“大学生半价购房”的背后,必然夹杂着地方政府支撑房地产业发展的盘算。
人才的争夺,说到底是一个地言综合实力的竞争。想靠“一招鲜,吃遍天”是不太现实的。呼市“大学生半价购房”纵然能一时的吸引“眼球”,但在吸引留住人才上难有长久效果。呼和浩特地处西部,虽是内蒙古的首府,但是产业结构较为单一,大型企业不多,除了乳业企业、饲料、卷烟、光伏发电多晶硅、单晶硅等产业,没有什么有竞争力的工业与服务业企业。与此同时,医疗、教育等方面水平并不发达。优秀人才在选择去留之处时,必然是对地方区位、产业、教育等各方面等各方面因素综合比较后的一个理性选择,决不是仅仅能够“半价买房”就留下来。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呼和浩特此番的“半价买房”引人政策,并不会有太明显实际效果。想要真正吸引、留下人才,呼市应该在“发展壮大产业,给人才足够的发展空间”上做更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