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教育就是,让孩子学会成长型思维
发表于2025-05-31 14:12:32
摘要: 原标题:教育就是,让孩子学会成长型思维 一 遇到难题,有的孩子遇到会说:我不会做,我天生就不是学数学的料。 而有的孩子却会说:我暂时还不会。

  原标题:教育就是,让孩子学会成长型思维

  一

  遇到难题,有的孩子遇到会说:“我不会做,我天生就不是学数学的料。”

  而有的孩子却会说:“我暂时还不会。”

  对待难题不同的一句话,不同在思维模式。

  思维模式有两种:成长型思维和固定型思维。

  二

  成长型思维相信人是可以变化的。

  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Carol Dweck)提出了“成长型思维”这个概念。她研究了数万名学生后发现:拥有成长型思维的孩子,更愿意面对挑战,也更容易从失败中站起来。

  成长型思维的核心:相信人是可以变化的。就像肌肉一样,能力也是可以通过训练不断增强的。

  相反,固定型思维的人则认为:“我天生就这样。”于是,他们害怕失败,拒绝尝试。

  所以,教育更重要的是,培养一种面对世界的态度。

  三

  成长型思维把失败看作 “大脑的升级补丁”。

  爱迪生发明电灯时,经历了 1600 多次失败。他却说:“我并没有失败,我只是发现了 1600 种行不通的方法。”

  孩子学骑自行车摔倒,可以说“你怎么这么笨”,也可以鼓励他“摔一次就离学会更近一步”。而后者用的就是成长型思维。

  当我们把失败从 “终点牌” 变成 “里程碑”,孩子就会像打游戏闯关一样,越挫越勇。

  四

  成长型思维不给结果贴标签,而是把过程描述具体。

  标签容易让人自满或害怕失败,而对过程的具体描述,能帮助孩子看到自己的成长路径。

  别总说 “你这次考得太差了”,试试换成 “这道应用题解题步骤很清晰,如果再检查下计算细节会更好”。

  脑科学研究显示,具体反馈能激活大脑前额叶皮层,帮助孩子建立清晰的改进路径。就像园丁不会对着整片花园叹气,而是仔细修剪每一株幼苗。

  五

  成长型思维不夸孩子聪明,而夸孩子努力。

  哈佛大学研究发现,总被夸聪明的孩子,遇到困难更容易放弃,因为他们害怕暴露 “不聪明” 的一面。

  相反,被肯定努力的孩子,会把挑战当作证明自己 “很拼” 的机会。

  就像画家梵高,生前只卖出一幅画,却始终坚持 “我在画布上倾注的每一笔,都是对艺术的虔诚”。

  六

  成长型思维认为成功不是战胜他人,而是超越昨天的自己。

  奥运冠军苏翊鸣说:“我从不和别人比,只和昨天的自己较量。”

  一个拥有成长型思维的孩子,不会因为成绩比别人差而焦虑,也不会因为一次胜利而骄傲。他知道,每天都在变得更强,就是最大的成就。

  当孩子不再纠结于班级排名,而是专注于“今天比昨天多背了 5 个单词”“这次作文结构比上次更清晰”,他们就找到了持续进步的源动力。

  七

  请告诉孩子:

  你可以不是最聪明的那个,但你可以是最愿意努力、最不怕失败的那个。因为一切都在变化,你现在的水平,并不代表你的未来。

  从今天起,和孩子一起做 “成长型思维合伙人”,把 “我不行” 变成 “我再试试”,把 “我做不到” 变成 “我学到了”。

  毕竟,人生不是短跑冲刺,而是终身成长的马拉松。

投稿:qingjuedu@163.com

点击展开全文


Copyright © 2002-2024 青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