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大学教师,集体“搞副业”!
大学老师,很多人眼里是一份光鲜清闲“入职可躺平”的工作,但如今大学老师,尤其是博士毕业新进高校的青年教师,身处其中的辛酸和压力,只有自己知道。
大学“青椒”,经常熬夜,备课上课,写本子、拉横向,发论文,常常是忙活一年,每月到手的工资却完全不够家里开支,年底绩效还只有一点点。研究无法直接变现,然而在“成家立业”的年纪又不得不面对现实:结了婚需要还房贷、车贷的,有了小孩需要养家的,身在普通家庭还需要反哺父母的,压力山大……
“看着体面,实际穷得稳定。”
“青椒,刚好是人生阶段里最需要钱的几年。”
不少人在焦虑和内耗中翻来覆去后,开始萌生一些念头。
大学老师网友关于“副业”的热烈讨论
01 青椒,都能做哪些副业?
为了缓解生活压力,不少青年教师纷纷脱下“孔乙己的长衫”,投身副业大军。高校青椒,都在做哪些副业?有哪些靠谱?又有哪些“坑”?
最接地气型
跑滴滴、送外卖、摆摊卖烤肠……这些与学术几乎无关的工作,纯粹体力活儿,成了青椒们快速变现的途径。这些低门槛的尝试,对部分青年教师来说,最易上手,也最方便利用碎片时间。此外,跨境电商、民宿经营、美食博主等也成为了极其具有时代特征的副业选项。只是对平时在讲台上“精英味儿十足”的大学老师们来说,有一点担忧,就是遇上“熟人”客户,极易陷入“社会性死亡”的尴尬境地。
不过许多当代青年教师的观念是“搞钱养家嘛,不丢人”,可以阳春白雪,也可下里巴人。除了赚一份外快,每日奔忙于学术科研的老师们也收获了另外的东西,“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用比较原始的、纯粹的劳动方式,意外多了一份安心。”
小众多元型
以80后、90后为主的青椒们,不少人开拓了一些技能延伸、微创业的副业领域。比如自媒体、兴趣赛道的主播、写真摄影、网络小说……这些尝试不仅给老师们带来收入,还积累了一定的社会其他行业的从业经验、甚至行业资源。
一些有摄影爱好的大学老师假期时间接一些约拍的散活儿,月收入能增加两三千左右。更有教师尝试游戏主播、导游、成人用品销售等“小众冷门”领域,据透露,有人副业收入甚至超过主业。然而,也会有一些“受限”:比如,想业余从事自媒体创作,一些院校单位要求账号粉丝量过百,就需上报。“也理解,一般老师打着学校的名义去做副业是肯定不行的,即使不透露名字,学校也怕个人行为影响学校形象与声誉,所以我们自己得把握好尺度”。
知识延伸型
知识相关型副业则更贴近教师的专业优势。家教、考研辅导、学术论文指导(这个要谨慎“边界”)、咨询、技术开发、成果转化、管理服务等副业服务备受青睐。据了解,有业余做家教辅导的大学老师,时薪高达500元,但“钱也不好赚”,得要习惯在深夜或凌晨被家长叫醒,“挺累的”;有老师业余辅导考研,每年可收到数千元的报酬,但是要谨防“利益冲突”和“保密”等风险。此外,翻译、机构授课、留学文书代写等也是热门选择,某外语专业教师参与国际事务翻译,一周收入将近万元;还有教师与培训机构合作,用国外教材提升教学水平,同时赚取课时费。
02 搞副业,风险多大?
尽管副业为许多青椒们带来了经济上的“松快”,但背后的风险却总让人“提心吊胆”。
首先,便是各个地区、高校单位的政策规定。2016年,中gong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的若干意见》提出:允许科研人员和教师依法依规适度兼职兼薪。 2021年初《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指导意见》详细要求到,高校教师在履行校内岗位职责、不影响本职工作的前提下,经学校同意,可在校外兼职从事与本人学科密切相关、并能发挥其专业能力的工作。
可以说,这些政策为教师们从事“副业”开了口子,但各高校单位对教师们校外兼职的时间、形式有严格规定。
注:本表信息为蔚青学者手工收集,数据来源为各高校公开文件及政策解读,如有疏漏,欢迎补充。
实际情况中,不同高校单位对于教师“副业”的管理尺度差异较大。有的高校单位十分严格,一些学校规定,若违规兼职,可能面临考核降级甚至解聘风险。而有的单位则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有的单位甚至是“完全不管”。
除了规定的红线,时间与精力冲突则是大学老师开展副业的另一大挑战。要知道,现在的“青椒”,大多面临严格的KPI考核,备课、科研、申请基金已占满青椒们的日程,副业往往需要牺牲休息时间。有年轻老师这样描述自己的一天:“6点半起床打工四份,主业、挂证、培训课、外聘教学”。长期超负荷运转导致身心俱疲,甚至影响主业的质量。
此外,部分副业存在法律与道德风险,如代xie论文、商业计划书等“灰色地带”,一旦“越过危险边缘”被曝光,就极易牵扯进学术不端争议中,副业干没干好不说,主业可能会“丢了饭碗”。
收入波动与行业陷阱也需警惕,原本是冲着赚钱去的,结果被“割了韭菜”。副业的不稳定性,让许多教师进退两难,有人尝试跨境电商,前期投入三万,虽两月回本,但坦言“还是不敢长期做高风险的事”;也有教师因副业收入超过主业,日常在生活里被迫“做隐形人”,低调行事,担心出头冒尖会被同事“穿小鞋”。
03 搞副业的尽头是?
曾经很长一段时间,高校教师在外兼职存在着很大争议,最根本的争议点是教师们是否会将过多的精力时间投入在“副业”上,而忽略或是直接荒废了主业。
然而,对于很多收入欠佳的青椒们,搞副业的初衷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劳动改善经济条件。一些地方政策,也逐渐落下“甘霖,2023年2月,安徽省宣城市发布通知,鼓励民营企业聘用高校教师和科研人员担任“科技副总”,并给予相应补助,预计一位“科技副总”一年到手十几万元起。2024年7月,《湖南省加快高等院校科技成果转化的若干措施》新闻发布会上透露,支持科研人员企业兼职取酬,授权高校结合工作需要,自主设置转化专技岗位。这些政策为教师开辟了“学术致富”的新路径。
对老师们来说,学术延伸型的副业当然是最为理想的选择,熬夜改论文的经验可用于指导学术写作,自媒体运营技能能助力科普传播,创业经历则为产学研合作打下基础。有青椒回过头来总结:“折腾了一圈,我才发现我们最大的资源,是那些熬过的夜、申过的基金、和论文被拒稿到接收发表的血泪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