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女到中年才明白,孩子不是你的出气筒,无需为你付出
李玫瑾说:
“孩子的问题,往往是成年人造就的。孩子的每种心理或行为问题,一定和父母的行为有关,和父母的教育方式有关。”
人到中年,历经生活的磨砺,愈发明白,孩子并非父母的附属品,更不应成为我们情绪的宣泄口。他们自有天地,无需为我们的遗憾买单,更不应承受我们的无能之怒。作为父母,我们的责任是托底,是引领,是成为他们成长路上的坚强后盾。
记住了,孩子不是你的出气筒,无需为你付出,你要做的是兜底。
01
别把你的遗憾,强加到孩子的身上
生命是一场漫长的旅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有自己的梦想要追。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许多父母却将自己的未遂心愿,强加在孩子身上,期望他们替自己完成那些未竟的梦想。
电视剧《小欢喜》中的乔英子,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她的母亲宋倩,因为婚姻失败,将全部希望寄托在女儿身上,对她施加巨大的学习压力,期望她能够考上清华北大,实现自己没有完成的梦想。然而,这种强加的爱,最终让英子不堪重负,患上了抑郁症。
小说《追风筝的人》中,主人公阿米尔的父亲,因自己年轻时未能成为勇敢的斗士而深感遗憾,于是他将这份遗憾转化为对儿子的严苛要求,期望阿米尔能成为他心中理想的英雄。然而,这份沉重的期望,却如同巨石一般,压得阿米尔喘不过气来,甚至扭曲了他的性格。
作为父母,我们应该明白,孩子不是我们的复制品,他们有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追求。我们不能因为自己的遗憾,而剥夺他们追求幸福的权利。
正如纪伯伦所说:“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
作为父母,我们应当学会放手,让孩子去追寻属于他们的天空。不要让我们的遗憾,成为孩子成长的枷锁;不要让我们的期望,成为孩子肩上的重担。让孩子自由地飞翔,去创造属于他们的辉煌。
02
别让你无能的窝囊气,在孩子身上加倍
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各种挫折和困难。面对这些不如意,有些人会选择勇敢面对,积极解决;而有些人,却将怨气撒在孩子身上,借以发泄自己的情绪。
这种做法,不仅对孩子造成了身心伤害,更会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孩子是无辜的,他们不应该成为我们情绪的垃圾桶。作为成年人,我们应该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以更成熟、更理智的方式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都挺好》中的苏明玉,从小生活在重男轻女的家庭中,她的母亲因为自己的不幸婚姻,将怨气都撒在她身上,对她冷漠甚至虐待。这种成长环境,让明玉的性格变得扭曲,与家人的关系也愈发紧张。
电影《何以为家》中,小男孩赞恩的父母,因生活的困苦与无能,将怒火与不满全部倾泻在孩子身上。赞恩不仅要承担繁重的家务,还要面对父母的打骂与忽视。他的童年,没有欢笑与温暖,只有无尽的苦难与挣扎。
真实的生活中,有一些父母,因工作的不顺、生活的压力,而将情绪发泄在孩子身上。他们忘记了,孩子是无辜的,他们不应成为父母情绪的牺牲品。
作为父母,我们应当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让无能的窝囊气在孩子身上加倍。我们应当成为孩子的避风港,而不是风暴的中心。在孩子遇到挫折与困难时,给予他们鼓励与支持;在孩子迷茫与困惑时,给予他们指引与方向。让孩子在爱的阳光下茁壮成长,而不是在风雨中瑟瑟发抖。
03
你好了,孩子才能更好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们的言行举止,都会对他们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作为父母,我们应该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为孩子树立一个积极向上的榜样。
在育儿的征途中,我们时常会陷入一种误区:认为只要为孩子提供最好的物质条件与教育资源,就能让他们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然而,却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作为父母,我们的言行举止、情绪状态,对孩子的影响远胜于任何物质与资源。
当你热爱生活、积极进取时,你的孩子也会受到感染,变得更加乐观向上;当你善良宽容、待人以诚时,你的孩子也会学会尊重和理解他人。你的好,不仅会影响自己的人生,更会照亮孩子前行的路。
《阿甘正传》中,阿甘的母亲虽然生活艰辛,但她始终坚强乐观,用自己的行动为阿甘树立了一个伟大的榜样。在母亲的鼓励和支持下,阿甘最终走出了自己的精彩人生。
所以,作为父母,我们应该先做好自己,再去教育孩子。只有我们好了,孩子才能更好。
写在最后
女到中年,方才明白:孩子不是你的出气筒,无需为你付出一切。你要做的,是成为他们坚实的后盾,为他们的人生兜底。
中年之际,回首过往,或许我们曾有过许多遗憾和无奈。但请记住,这些都不是我们向孩子发泄情绪的理由。孩子是我们的希望和未来,他们值得我们去珍惜、去呵护。
希望每一位父母,都能成为孩子心中的灯塔,引领他们走向光明与希望。别让你的遗憾,成为孩子的枷锁,别让你的无能之怒,毁了孩子的未来。你好了,孩子自然会跟着好起来。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或许我们会遇到无数的挑战与困难。但只要我们心中有爱、有信念、有勇气,就一定能够克服一切艰难险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