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该朝气蓬勃、干劲十足的孩子,为什么却总想“躺平”?
发表于2025-01-23 18:24:03
摘要: 原标题:本该朝气蓬勃、干劲十足的孩子,为什么却总想躺平?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很多家长发现孩子无论做家务还是学习都很懒散,像算盘珠子一样,

  原标题:本该朝气蓬勃、干劲十足的孩子,为什么却总想“躺平”?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很多家长发现孩子无论做家务还是学习都很懒散,像算盘珠子一样,拨一下动一下,不拨就不动,或者找借口将其消极态度合理化,“我天生不擅长做这个”“它太难了”“干这个没意思”等。

  孩子不应该是“八九点钟的太阳”,朝气蓬勃、干劲十足吗?为什么做事情这么消极被动、害怕困难、回避挑战呢?为此,家长们很苦恼。

  清华大学教授彭凯平认为,这可能与孩子的自我效能感不足有关。那么,什么是自我效能感?

  家长又该如何帮助孩子增强自我效能感呢?

  相信自己能够做成这件事,对真的做成这件事有很大帮助;不相信自己能做成这件事,基本上就真的做不成了

  笔者:很多家长反映,孩子做事情有时候“是不为也,非不能也”。家长一看孩子这样就来气,却不清楚孩子为什么会这样。

  彭凯平:这很可能是孩子的自我效能感不足造成的。

  心理学认为,自我效能感是对结果的一种自我预期。自我效能感强的人,有积极的精神状态,相信自己的能力,也更愿意向内挖潜,从而不断提高自己。自我效能感弱的人,精神萎靡,消极被动,丧失斗志,害怕挫折,回避困难。孩子有时候没把事情做好,不是没能力,而是没动力,太懒散,不主动。

  自我效能感作为心理学上的一个重要概念,在1977年由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班杜拉第一次提出。班杜拉发现,如果你对完成某个任务有坚定的信念,那么这个信念会帮助你最终取得成功。

  它有两个关键点:一是相信结果——坚信我能做到,能取得理想结果;二是相信能力——我完成这件事,不是靠运气,而是我真的有这个能力。

  笔者:这么说的话,学习好的孩子自我效能感一定强。

  彭凯平:应该说,自我效能感能激发内驱力,促进孩子学习,而愿意学习的孩子,他的成绩才可能好。

  美国哈佛大学曾做过一个实验:在本校挑选AB两组亚裔女生完成一次数学考试。考前告诉A组,考试是为了观察“女生和男生数学能力的差别”;告诉B组,考试是为了观察“亚裔与非亚裔学生数学能力的差别”。男生的数学能力比女生强、亚裔学生的数学能力比非亚裔学生强,是两个人尽皆知的刻板印象。结果,A组的考试成绩很差,B组的考试成绩很好。

  由此可见,相信自己能够做成这件事,对真的做成这件事有很大帮助;不相信自己能做成这件事,基本上就真的做不成了。这就是自我效能感对孩子的巨大影响。

  不过,自我效能感强和学习成绩好之间并不能完全画等号。因为学习好的孩子对自己的要求会更高,当达不到自我预期时,他会产生挫败感,从而减弱自我效能感。

  在所有条件都一样的情况下,自我效能感强的人,努力的程度更高,努力的时间更长,解决问题的能力更突出,得到的效果也更明显

  笔者: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自我效能感强,因为这样他们就能少操心甚至不操心。请问,自我效能感强的孩子有什么特点?

  彭凯平:继班杜拉之后,心理学家又做了大量研究,发现自我效能感强的人有以下特点——

  1.知难而上

  自我效能感强的孩子,一般都很乐观、很有韧性。面对困境和压力,他们主动应对,毫不逃避。因为相信自己有能力应对,所以他们会花时间、精力处理问题,很少关注消极因素。应对挑战能力不足的人,则会瞻前顾后、想东想西,不能专心处理问题。

  2.自力更生

  遇到困难、挑战,他们马上行动,而不是等待、依赖他人帮助。“天助不如自助”的信念让他们很有行动力,即便遭遇失败也无所谓,汲取教训后会再次尝试。

  3.积极进取

  面对挑战,他们积极进取,愿意走出舒适区。追求稳定、安全是人天生的惰性,所以面对挑战,多数人愿意停留在舒适区。但自我效能感强的人不会,他们会关注自己的目标,着手清理路障,直至到达目的地。

  在所有条件都一样的情况下,自我效能感强的人,努力的程度更高,努力的时间更长,解决问题的能力更突出,得到的效果也更明显,尤其在遇到困难时,这种差别更加明显。就是说,能力一样的孩子,谁对结果的预期更积极、更相信自己,谁就会产生更强大的内驱力,取得更好的成绩。

  多夸后天努力少夸天赋特质;多描述少评价;多强调过程少强调结果;多讲孩子做得到的事,少讲孩子做不到的事

  笔者:明白了。自我效能感强的孩子,有一种“我能行、我能办到”的自信。这种孩子不用家长监督、催促,就能主动学习、自我成长。请问,家长如何增强孩子的自我效能感?

  彭凯平:1.对孩子的自我效能感做到心中有数

  想培养孩子的自我效能感,先要了解他的自我效能感是强是弱。所以,家长和孩子交流时,不妨通过问问题测试一下孩子。

  比如问孩子:你做某事时,是不是觉得自己最后一定能做好?

  很多人无法坚持跑步,你觉得自己能坚持下来吗?

  对你来讲,坚持做一件事,是难是易?

  遇到困难、挑战时,你能否想出多种方法克服困难、迎接挑战?

  通过孩子的回答,家长可以自己评估一下孩子自我效能感的强弱,做到心中有数。

  2.要正确归因,客观评价孩子的成功、失败

  心理学认为成功也是成功之母。因为取得过成功会给孩子积极的反馈,让他更自尊、更自信,认为自己是有能力解决问题的人。所以,想增强孩子的自我效能感,一定要让孩子积累成功的经验。

  此外,怎么解释成功、失败,也会对自我效能感产生影响,错误的归因会减弱自我效能感。比如,孩子成功了,家长不断强调自己的帮助和付出,结果孩子也对自己产生了怀疑,不敢认同自己的能力。孩子失败了,家长埋怨、讽刺、挖苦,让孩子认为自己很无能,其自我效能感大幅减弱。

  所以,正确归因,客观评价孩子的成功、失败,并给予积极反馈,才能让过去的经历成为增强孩子自我效能感的阶梯。

  3.在孩子身边树榜样,让孩子向榜样学习

  生活中,我们容易把自己代入别人的经历或把别人代入自己的经历。比如,这件事如果我做不好,别人也做不好,那我就会心安理得。相反,朋友把这件事做好了,也会给我带来“自己也能做好”的信心。

  比如,孩子参加钢琴考级很紧张,家长可以告诉他:“你的同桌就考过了,你不比他差,一定也能考过。”孩子听后觉得有道理,于是自我效能感增强,精神为之一振。

  除了用朋友激励孩子,还可以在孩子身边树榜样,让孩子向榜样学习。

  给孩子挑选榜样时,家长最好找和孩子年龄相仿、经历相似的 孩子,因为这样更便于孩子模仿和学习。家长要对孩子强调“只要下功夫,你能和他一样 ”,以激发孩子的上进心。

  需要提醒的是,给孩子树榜样要避免盲目攀比。孩子的榜样不一定是最 、最聪明的,但一定是孩子喜欢的、认同的,这样孩子更容易接受。

  4.经常对孩子表达鼓励、支持与期待

  孩子很容易受情绪感染,如果家长经常对孩子表达鼓励、支持和期待,就能够有效增强孩子的自我效能感。家长千万不要低估自己对孩子的态度,如果你对孩子持欣赏、肯定的态度,孩子就有信心取得胜利,相反,如果你对孩子持嘲笑、否定的态度,则会严重打击孩子,致使其自我效能感大幅减弱。

  就是说,如果家长认为孩子能够成功,某种程度上真的能够促使孩子成功。

  那么,如何正确表达对孩子的鼓励、支持和期待呢?

  很多家长夸孩子,喜欢夸他聪明、美丽,强调天赋特质,这是错误的。夸孩子要少夸天赋特质,多夸后天努力。被夸天赋特质,孩子会感到焦虑、恐惧,甚至认为“我干不好这件事,就会显得不聪明”。

  因此,夸孩子的正确方法是:多夸后天努力少夸天赋特质;多描述少评价;多强调过程少强调结果;多讲孩子做得到的事,少讲孩子做不到的事。家长这样夸奖才有效果,才能增强孩子的自我效能感。

  另外,如果长辈、专家、教师能从科学、权威的角度夸孩子,效果会更好。

  5.多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和情绪变化

  人在紧张、恐惧、焦虑时,容易患得患失,而在开心、快乐时,更自信、乐观。就是说,情绪状态会影响自我效能感。筋疲力尽时,专注力、自信心会遭到破坏,自我效能感减弱;精力充沛时,反应敏捷、意气风发,自我效能感增强。

  家长明白了这一点,就要多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和情绪变化,保证孩子的体育锻炼时间,并让他得到合理休息。

  此外,孩子回避困难、挑战时,家长要理解,并帮他找到症结所在。家长可以把大任务分解成具体明确的一个个小任务,以降低难度,督促孩子完成。比如,孩子要参加体育考试,家长不能简单地说“快锻炼去”,而要让孩子每天跑步20分钟、跳绳100个,然后循序渐进,慢慢达到目标。目标明确、具体,孩子才知道该怎么做。

  6.给孩子提供熟悉、安全的环境

  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人对环境非常敏感,只有在熟悉、安全的环境中,人才有行动的积极性。所以,家长要求孩子好好学习时,就不要在旁边长时间地打电话、刷手机,这会干扰孩子学习。

  最好的办法是,和孩子一起学,或者在同一空间各自做各自的事,既互不干扰,又相互陪伴。因为对孩子来说,有家长陪伴的环境,就是熟悉、安全的环境,这对增强孩子的自我效能感很有帮助。

  笔者:您说的这6点,相信家长们会牢记在心。谢谢您的指点。

投稿:qingjuedu@163.com

Copyright © 2002-2024 青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