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世界上的妈妈各种各样,世界上的爸爸三种模样
下午摸鱼帮小张把演讲稿改好了。
发了信息嘱咐老张:别忘了叮嘱他读熟,最好背下来。
回家都快11点了,老张正在书房通过美剧了解世界政治经济局势。
我问他:小张稿子准备得怎么样了?
老张看都不看我一眼:
没有,他不背,我有什么办法!
还是你来吧,他就听你的。
不止一次了,无论孩子磨蹭到什么时候,无论我几点回家,和孩子有关的事儿都是我的事儿。
八点回来就八点看着,九点回来就能等到我九点!
这妈是亲的,爹也是亲的,为什么在看学习这件事儿上, 爹的作用就是吉祥物--得有,但其实也知道没什么用!
对此,老张总是振振有词:
他自己的事儿就应该自己上心。
对这种听起来有道理,但实际就是懒得承担责任的话,我实名吵架!
都说男女搭配干活不累,但是夫妻教育孩子这种男女搭配,累不累不说了,气人是杠杠的。
老母亲看学习每天打卡, 男人是每天打岔。
对于男人看作业这件事,我并不是很怕他们完全不管。
完全不管,并且很稳定的,基本算是死火山。
当个父爱如山的景点就完事儿了,谁家没有点儿不怎么实用的摆设呢。
但是有的男人,是非常不稳定的活火山。
随时可能喷发,杀伤力极大。
比如我们让孩子做一件事儿,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开始他们别别扭扭,磨磨唧唧,但总归是做了。
在一切都归于正常的时候,男人会突然从手机中拔出脑袋,吐出一句总结性的象牙。
这句话往往破坏性极大,侮辱性也极强。
比如:这就是浪费时间,做这些根本没用,你根本没抓住重点,TA就是平时不努力.....
于是,我很可能又要把刚说过的话重新再说一遍,而孩子可能要再哭闹一遍。
男人们丧偶式育儿不可怕,可怕的是诈尸式育儿。
男人觉得老母亲教育孩子要么没方法,要么方法不对。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老张说得最多的一类句型就是:
我小时候......
我小时候,我爸哪儿跟我这么多废话,打一顿就好了。
我小时候,哪用学这么多东西,上课认真听就好了。
我小时候,家长哪儿管那么多,学习都是自己的事儿。
另一个句型是:
我从东北小城不一样来到北京了,现在不也混得挺好。
男人非常喜欢套用自己的所谓“成功逻辑”。
但育儿并不是一个可以套用“成功逻辑”的事情,不同的孩子出生在不同的环境下、遇到不同的人,有太多的变化了。
教育只能“因材施教”,因为一个孩子一个样。
但是很多男的在育儿这件事上,一遇到问题,认为孩子就应该复制自己以前的“成功逻辑”。
这简直就是教育路上的“刻舟求剑”,所以只能矛盾不断。
有时候老张说得太多,我会说:“行,您来!”
但我发现,男人说一套做一套,一看孩子学习就边玩游戏边咆哮。
男人说你走开,让我来!
三分钟后,大喊,
你来吧,你来吧,我再也不管了。
或者开始武动双手,舒筋活骨。
原因很简单,看孩子学习,真的没有他们想的那么简单。
一学就会,一写就对?
想什么呢!
我们平时都是看着自己的亲孩子。
为什么会咆哮?
那一定不是说一遍不听、说两遍不听、说三遍不听。
那肯定是说了10遍,都不好使!
一道题,不会特正常,我们讲就完了。
有这么简单吗?
当然没有,要么错了不服、要么讲了不听、要么听了不懂、要么懂了再做一道又错。
真的,我都不知道自己的底线在哪里,但是我知道我的底线一定比老张的低。
男人看女儿作业,可能会稍微好些吧。
看儿子,唉,就是战场。
而且很多爸爸平时要么看手机、要么打游戏、要么练腹肌,忙得根本没有时间管孩子。
我们当妈的说孩子几句,其实他们情绪没那么大。
这当爸的突然一出手,情绪还非常不稳定,孩子的反应一般会更过激。
别说孩子了,一管就动手的爸爸,我们也不答应。
我们辛辛苦苦生的孩子,他凭什么敢动动手动动脚。
双减之后,小张回家基本书包都不打开了,因为作业都做完了。与此同时,之前会拿回家的小测验呀、月闯呀,也都没有了。
本来做错的作业、考试的错题,都是老母亲的发力点。哪儿差补哪儿。现在啥也没有了。一张有数字的纸都没从学校带回来过。这学上的和盲盒似的。学什么不知道、学咋样也不知道,一问就是“都挺好!”
双减真的挺有效果的。老张这小半年胖了六七斤。我和小张关系和谐,他觉得天下太平。
我说这不行呀,大家都开心是好事儿,但是时间多宝贵呀,每天晚上就那么磨磨蹭蹭的荒废了,不可惜吗?这更是考验家长规划能力的时候了!
老张觉得我又多虑了。“我小时候......”。双减之后,真正躺平的是爸爸!
要说之前小张难搞,那现在就更难搞了。一个每天读书看报的孩子,政策的事儿门儿清呀。回家还学习?这简直是又不合理又不合法的事儿了。
我也在慢慢调整心态。学校做完作业,总比在家磨蹭强。回家之后我们不着急不生气,总比又喊又叫强。
现在高考语文越来越难,好多必读书,上了中学根本没时间读,那正好利用现在的时间大量阅读。
教育需要以终为始,最近我和身边好几个高三孩子妈妈聊。
她们说拼到最后,有的孩子往上怎么都冲不上去了,都是因为语文的阅读和写作拖后题,因为提高起来真的需要童子功。
海淀高三第一次统考结束后,我闺蜜的儿子是化学比赛拿过奖的,化学题老师竟然这么说。
所以我们阶段性的规划肯定得有,但是长期的规划就是大量阅读。名著、科普、整本书、节选......这个实施起来不难,但是坚持下来奇效。
所以不管爸爸是在看手机、玩游戏、还是练腹肌,老母亲们都消消气。现在孩子的学习,除了因材施教,还需要顺势而为。
现在的小张四肢发达,一周游三次泳,头脑也没闲着,每天有空就抱着书看。
他是只要不做题,我就爱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