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学霸和学渣放学回家后的第一件事,太说明问题了!
我的儿子聪聪今年小学五年级了。
一提到学习,就让人头疼。
每天他写作业,总是一会儿喝水、一会儿尿尿,一会儿玩橡皮,本来十分钟就能完成的作业,拖拖拉拉半天才能搞完。
我看不下去,总是忍不住冲进屋里催他。
催得次数多了,还会跟我顶嘴:“你烦不烦,别说了!”
写出来的作业也是错漏百出,不忍直视。
这个学期以来,我至少收到3次老师打来的电话,要么就是投诉聪聪写作业不认真;
要么就是直奔主题:“这次考试,聪聪数学才考了68分,聪聪妈妈,得多让孩子加把劲了!”
我一打听,人家班上数学平均分都有83分。
我心里真是急得要死,最近掉发量都明显增加。
孩子今年都五年级了,如果一直是这样的学习状态,等上了初中跟不上怎么办?中考被淘汰又该怎么办?
直到后来有一次,我去闺蜜家做客。
那会儿正好是傍晚,闺蜜的儿子亮亮也刚放学,推门走了进来。
早就听闺蜜说过,她儿子今年上小学四年级,平常基本都是班级前三,可谓是个小学霸,正好来取取经。
只见闺蜜热情地走了过去,问长问短:
“今天过得怎么样?还开心吗?新买的鞋子好穿吗?”
“晚上做了你喜欢的糖醋排骨哦,等会多吃点哦……”
接着闺蜜继续去做饭,让他老公带孩子去楼下打会羽毛球。
我震惊了,咋还要出去玩?不抓紧时间学习、写作业吗?
闺蜜说道:“孩子白天在教室里上了一天的课,坐了一天,绷了一天的弦,好不容易放学了,肯定是想好好休息一下啊!
接着反问我:“如果你上了一天班,回到家的第一件事难道是想工作复盘吗?”
我竟无言以对。
后来等孩子玩完回来,闺蜜这边也准备开饭了。
饭桌上,闺蜜和亮亮谈笑风生,说了不少学校的趣事,什么谁和谁又闹不愉快了,体育课篮球比赛又赢了等等。
连我也听得津津有味,但闺蜜就是绝口不提学习。
吃完饭,亮亮也不需要闺蜜催,主动打了声招呼,就回屋写作业去了。
写作业期间,闺蜜也完全没有打扰他,而是在卧室陪我聊天。
结果不到2个小时,亮亮的作业就写完了,自觉地回到自己的卧室进行课外阅读。
真是羡煞我也。
怎么人家的孩子就那么省心,那么自律,那么爱学习呢!
羡慕归羡慕,但我毕竟是去取经的。
那天我回到家后,我进行了深刻的自我反思。
之前我也是儿子一放学就让他先写作业。
但他要么隔一会冲出来问:“妈妈,今天晚上吃什么啊?”
一会又问:“爸爸什么时候回来啊?”
基本很难安安静静地在那写作业。
其实想想,孩子在学校从早晨七八点钟一直待到下午五点,这时候不论是身体还是心理上都会产生疲劳感。
好不容易回到家松了一口气,结果立马就被赶去写作业。
这个时候,换成是谁,都很难支棱起来,哪怕坐在桌子前,他们的学习专注度还有思维灵敏度都会大幅度的降低。
而且就算是在饭桌上,我也动不动教育他:
“抓紧时间吃饭,吃完快去写作业!”
“你看你王阿姨的女儿,比你小1岁,人家全班前5,再看看你!”
“这次考试准备咋样了?别又像上次似的答不完题。”
现在想来,这样做只会让他愈发觉得学习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心情焦躁压抑,很容易对学习产生排斥心理。
而且孩子写作业时我也经常在一旁盯着,动不动借着送水果的机会看看他有没有认真学习,作业的进展怎么样了;
要么就是提醒他坐姿、及时复习、好好检查习题等等。
次数多了,孩子只会烦不胜烦,对我产生抗拒。
结果就是:孩子可怜,父母心累,亲子之间的松弛感荡然无存。
看完闺蜜和孩子放学后的互动,我才幡然醒悟,原来这些年,我在关于孩子写作业的问题上,做错了太多。
我一直相信一句话:每个 的孩子,背后都是有迹可循的。
我终于明白了,父母与其一味焦虑,不如给孩子营造一个松弛、温馨、舒适的学习氛围。
这会在孩子心里种下阳光,给他输入源源不断的能量。
如何打造这种良好的氛围,我总结了以下几个步骤,分享给大家:
1,回家后的第一件事,让孩子充分放松
孩子在学校上了一天的课,肯定身心疲劳。
因此,放学回家后,首要事情就是让孩子充分的放松。
学习讲究一个松驰有度,大脑休息好了,他之后写作业才会更加专注,学习效率也会更高。
可以让孩子看看课外书,去室外运动、玩耍一会,或是做些自己想做的事情,比如一些兴趣爱好什么的。
因获得郭沫若奖学金而走红的浙江的学霸朱科航,小时候每天回家第一件事就是玩。
从溜冰、滑板、魔方到三国杀、四国大战什么的都玩了个遍。
他的父母不但不阻止,还允许他邀请一堆朋友来家里一起玩;
他的身心因此得到了很好的放松,学习时也更加地投入、认真。
但是要谨记,最好不要让孩子接触电子产品。
它的确会让孩子在短时间内享受到快乐,但他产生的多巴胺会对大脑产生过度刺激,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夺走孩子的专注力。
甚至会让孩子的大脑变得迟钝,甚至失去深度思考能力。
2,创造愉悦的餐桌沟通氛围
不少爸妈总喜欢在晚饭时询问孩子的成绩,斥责孩子的过错,对孩子絮叨一堆道理,结果破坏了孩子的食欲和温馨和谐的氛围;
既起不到教育效果,还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让孩子在压抑中进入学习状态。
餐桌不应该是教育孩子的地方,应该是传递爱与温暖的地方。
有一位父亲,他经常在饭桌上这样问孩子:
“学校有什么好事发生吗?”
“今天你有什么好的表现?”
“今天有什么收获吗?”
“有什么需要爸爸帮助的吗?”
简单的四个问题,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也让父母了解孩子的成长状态。
父母不如趁着每天傍晚的餐桌时间,和孩子聊聊学校发生的趣事、聊聊他的朋友、生活、困惑等等。
美味的晚餐、亲切的笑容、温柔的声音,就是你与孩子之间精神交流、情感传递的纽带。
同时也能营造出一个温暖、和谐的氛围,让孩子心情愉悦地进入学习状态。
3,孩子学习时,不打扰、不催促
之前看过一个爸爸这样吐槽:
我是做销售的,之前每天晚上基本上都有应酬,自从我女儿上了小学以后,我就没有出去应酬过。
我每天晚上坐在她的旁边,盯着她做作业,结果盯了一个月之后,我和孩子都快抑郁了!
见过不少家长,陪孩子写作业的时候,就像一个监工,对孩子过多的监督,结果家长心累不说,其实也在干扰孩子。
《自驱型成长》一书中指出:
“父母想要培养孩子的自控力,激发他们的内在动机,就应该把自己看作是孩子的‘咨询顾问’,而不是孩子的‘老板或是经理人’。”
写作业是孩子自己的事,父母应该把自主权还给孩子,不应该过多插手。
在孩子写作业的时候,父母要遵循不打扰、不干涉、不指点原则,保证一个相对安静、没有干扰的学习环境。
如果孩子在作业上遇到什么问题,父母可以统一对孩子进行复盘和指导。
真正聪明的父母,从来不会用“催促和批评”去推孩子学习;而是懂得放手做“顾问”,给予孩子正面反馈,激发孩子学习的内驱力。
尹建莉老师说过:
“父母之爱都深如大海,但有质量差别。决定质量高低的,不是父母的学历、收入、地位等,而是对孩子理解程度和对细节的处理水平。”
放学回家后的几个细节,看似不起眼,却在某种程度上预示了孩子的未来。
希望每位父母都能引以为戒,用心经营温暖、放松、安静的家庭氛围,孩子才能放松心情,心无旁骛地学习。